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分析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

分析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9341 浏览:349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根据《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提出了“大课堂”、“大学科”理念,对传统和新课标理念作对比分析,用“老干出新枝”的理论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关键词:三维目标;大课堂;大学科;角色及时转变
新课程开始实施后,教学目标由过去的 “双基”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到现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

源于:论文网站www.udooo.com

学改革迎来了暴风骤雨期,但如何将目标落实进行到底,还需冷静分析、认真思考,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
三维目标是对所有科目的共同要求。作为物理学科,三维目标具体应如何体现?我们究竟为什么进行物理教育?不妨思考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来体现:“物理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能主动思考和行动、又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谋福利的个体。”那现况又是如何呢?
先观察以下现象:马戏团里摩托车运动时的飞檐走壁,过山车翻滚时的惊险刺激,为什么会有惊无险?晚上梳头发时的星星火花与空中的电闪雷鸣有无联系?交通法规中为何提出“三禁”,出现交通事故如何认定?扔出去的物体什么时候才不落回地球?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何不能被拉直?
面对以上生活中常见的生动的物理现象,传统的物理课堂挖掘了多少?为什么一个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敢在家帮家里接一盏电灯,更有甚者不敢触摸变压器变出来的3V直流电压?答案只能是传统的物理课堂成了训练学生解“纸上谈兵”之类题目的主阵地,根本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兴趣能从何而来?没有兴趣了,物理教育又将走向何处?
为了让这些痛心的事实不在新的物理教育舞台上上演,为了培养出高分又高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我们该从何做起?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程度加速提高的时代,虽然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模式令人目不暇接,但再五花八门的教学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亲身进行的知识传授,更不用说是过程与方法的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在课堂改革中,教师若能抓住课堂的45分钟,进而拓展这45分钟,物理便成真正的学习“大课堂”,若能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进而从各方面拓展这些思维方法,物理便成为“大学科”。物理教育的主阵地便可形成。为此,结合高一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教师要力争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

刚上课时,学生的精力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此时教师可利用精彩的小实验引入,把学生从课下的放松状态快速拉到上课的探究思考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设计和创造低成本小实验。现在多数观点主张实验探究要有科学过程,但物理课堂小实验随处可在,都科学探究不现实,也不符合教学规律。任何思维过程都应经过模糊、清晰、生成、应用四个阶段。上课用精彩的小实验引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本后对本节课的思路出现一个模糊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生成和应用过程。

课堂精彩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并提出本节课可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个阶段为称为思维的模糊阶段,即学生通过课下的预习已或多或少了解引入小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但并不清晰。因此,教师在这部分的学案编制上可设计类似的小实验或提供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在本节课前的课余时间做一做,想一想,不妨叫它“自主探究案”。接下来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本节课的知识形成过程展现出来,这是思维的清晰化过程,教师在这部分学案编制上注重分层次设问,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妨叫它“互动导学案”。本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此时学生的掌握情况犹如一个“拄着拐杖走路的人”,即使是残疾人,也可走的不错,学生还需有“扔掉拐杖”的过程,即思维的生成和应用过程,教师在编制此部分的学案时应注意把题目分成档次,以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编制习题时要突出方法的考察,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妨称为“应用提升案”。上课时间可能比较紧,本部分可作为课余作业。“自主探究案”提前到上课前,“应用提升案”延续到下课后,这就形成了物理学科的“大课堂”。但这并不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下负担,因具体完成情况由学生自己掌握,且多数是自助餐,都有一定得弹性,适合不同个体,符合新课改理念。

三、要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

反思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应有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人生百事最需要的过程。而题后反思是进一步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自己问自己的形式,找出新的疑难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悟性”,从而达到开发解题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科目多,单科课时少,学生自主时间多注重题海训练和下一章节的预习,上一章节的习题要么不做,要么做完核对答案后不了了之。题后反思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精选习题,课堂精讲习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

四、教师要注意课堂扮演角色的适时调整。

关于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的理论很多,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也不能一味强调教师一定要当导演,一切都运筹帷幄,这不符合辩证法,应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与转换。当面对不太复杂可通过讨论出成果的知识和题目时,教师可当“大元帅”,运筹帷幄,让学生讨论,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或点评,最后教师“论功行赏”,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若为不太复杂可独立思考出成果的知识和题目时,教师可当“小士兵”,表现出对问题有困惑的表情,引发学生思考,从而独立理清思路。对于易错题,教师可当“猛张飞”,把错误的解法快速讲出来,引发学生争议,寻找错因。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师可当“指导员”,通过分层次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获得不太清晰地思路,将学习延伸到到课下。对于学生不易讨论也较难的题目,教师可当“先锋战士”,带领学生开辟出一片天地,直击问题中心,尽量避免节外生枝。
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探讨.罗星凯.《我们究竟为什么进行物理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