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会计 >试析孔子以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弊端

试析孔子以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弊端

收藏本文 2024-04-19 点赞:33847 浏览:1562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各个方面对现代人生活在当今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从创办私学到从教四十多年,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学的精辟见解,无论对当时还是对现代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孔子 现代教育 弊端
从很早国家就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教育的重要性一再的被强调,高度一再的被拔高,但是,现在一味追求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的各位校长、主任,甚至是教育局长等领导却忽视了一点:培养出的一批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对国家并无多大用处。所以孔子教育的成功不仅让现代的教育家们汗颜,更多的是应该是“反思”和“改进”。

一、从“人与人”的对话到“人与屏幕”的交流

《论语·述而》里面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里,孔子的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教师的责任就是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适时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摆脱“愤”和“悱”,做到“举一隅”则“三隅反”。
事实上,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原型,教师通过引导来使学生经过思考以后通晓明白,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
《论语》基本上是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而展开的,从技术层面上我们也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只能是在杏坛用对话的方式教授知识,而学生只能用诵读来接受和领会。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些都是对话式教学的典范。
提到现代教育,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多媒体的应用,这也是现代教育不可不提及的一个部分,“多媒体教学”最早开始兴起的时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甚至可以说是科技发展应用于教育事业的典型范例。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着传统“人与人对话”教学方式所无法企及的技术优越性,最为典型的就是审美教育,比如,语文课里会经常有描写美景的篇章,用其来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春》、《荷塘月色》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放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这个确实很难落实,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来想象,但多媒体可以做得很好,用经过处理的图片,配之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放在大屏幕上效果立马就显出来了。但是,除此之外呢?它同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缩小了学生对这一美景的审美范围,在他们眼中,书中的美景就是眼前的图片,不一样的图片就不是描述的这个美景了。如果将这种局限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现代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使人与人的对话变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成了人与屏幕的交流,课堂上,教师“尽管当播放课件的操盘手就行了,甚至在课堂上一句话也不用讲,一个字也不要写,一节课就应付下来了,多好,多省事。长此以往,教者可以不教,只管点鼠标了。”这段话说得锋利但也中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就成了学生和大屏幕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越来越少,幻灯片的前一页是问题,后一页一定是答案,这成了多媒体教学固定的模式,好多学生就省去了思考的环节,直接等待答案。如果我们的课堂都变成了这样,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将无从谈起。
现代的优秀老师不仅要学会充分的利用科技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同样要吸取千年之前孔子所创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现代教育怎么写作。

二、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急功近利”、“因分施教”

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情才能了如指掌,在《先进》里讲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孔子最早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家,《论语·述而》中讲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并且“欲来者不拒”,“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孟懿子,有出身低贱的冉雍,有贫者颜回父子俩,有富者子贡,有之子仲弓,有食藜藿、负米的‘卞之野人’子路,有‘鄙人’子张,还有大盗之子涿聚,有曾被关进监狱的公冶长。”这些人出身参差不齐,但在孔子眼中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眼中大家的身份高低都是一样的,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现代的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有一副“隐形眼镜”,主要用来看学生的出身,学生的父母是大官还是大款,都在老师的“眼镜”里呈现了出来,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座位的不同,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功利色彩。
现在看来,新的花样不断翻新,而且还披上了“因材施教”这层“羊皮”。“红领巾”本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是少先队员就可以佩戴红领巾,但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却只有“学习好,提前入队”的学生才有资格,而其他学生只能戴“绿领巾”。
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想终究没能敌过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这些等级由原来出身的高低贵贱变成了现在按照成绩分成的“三六九等”。这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破坏,同时这种做法作为一种软暴力,伤害的还有孩子们的心灵和自尊。
现在看来,我们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领悟还远远不够,很有必要从当前教育的现实要求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孔子思想的精髓,克服现在的“形象工程”,还中国的教育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孙清华.谈现代语文教学中“言必多媒体”之弊[J].新课程学习,2010(9):30-31.
宋泽华.品读论语:谈孔子教育思想与语文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2011(9):126.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