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对于资助高校贫困资助管理革新机制学年

对于资助高校贫困资助管理革新机制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26858 浏览:1211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管理机制创新的视角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做了深入剖析。要进一步健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现有资助政策管理机制,继续加大力度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设置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创新机制
1006-9682(2012)09-0068-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总数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问题也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和我国高校普遍面对的热点问题,逐渐引起了家庭、社会、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为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公正性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确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显得尤为迫切。高校教育工作必须把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方案,采取新措施,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

一、健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制度体系

1.依照成本分担理论,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高校、社会各界以及家庭联合分担的教育成本制度。
20 世纪70年代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D·B·Johns tone)提出,他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个方面分担,即由纳税人、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受教育者应支付一定的学习费用,即学费。[3]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个方面分担。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不仅是高校自己的工作,也是各获益方的应有之义。政府应呼吁社会各界加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中来,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扩大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慈善机构或个人设立资助项目用于资助高校贫困生。

2.国家建立健全资助管理政策与区域经济及专业特色相挂钩的资助管理体制

由于区域经济限制,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贫困生数量明显多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从高校角度来看,省属地方院校经费无法和部属院校相比。从专业特色来说,艺术及体育等专业学费较其他专业高,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上的投入高。因此,客观上要求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管理政策应给予适当的倾斜。国家在制订资助管理政策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应差别对待,应该向边远地区高校、地方高校倾斜;应该向花费较高的艺体专业以及师范、农林、水利、民族、地质、矿产、石油、等专业适当倾斜,尽量解决这些高校、专业的贫困生资助问题。

二、不断完善现有资助政策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已建立“奖、助、贷、补、减、免”六位一体多元化及绿色通道在内的国家资助管理政策体系。但是,这些资助管理措施的工作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因此,国家在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资助管理体制,使来自各渠道的资助措施能够形成合力,以更好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1.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制度

在我国目前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主要手段,如何使国家助学贷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的投入,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减少金融机构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风险,从而提高其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工作流程的监督管理力度,为加强银校合作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逐步完善贷款学生毕业后的还款制度,适当延长还贷期限,拓展还款方式,为贷款学生建立灵活的还款机制。建立完备的贷款学生信用记录,建立银行与学校的诚信机制和共享信用记录机制,以便于高校加强诚信管理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不断丰富助学贷款形式,不仅对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还可以向学生家长发放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商业贷款,用于解决学生上大学带来的家庭财政困难问题。

2.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机制

第一,加强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学校能提供的适合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非常有限,从数量上看,“僧多粥少”是目前各高校勤工助学岗位普遍存在的不良状况。[4]针对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少,学生工资报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酬低的问题,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用于勤工助学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增加岗位数量,提高岗位工资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进来,切实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能提供给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企事业单位、怎么写作机构、社区等,使其向高校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第二,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模式。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受教学安排和设岗单位的限制,自由支配时间少,设岗单位对上岗学生管理松散,使勤工助学流于形式等问题,高校应完善勤工助学管理模式。首先,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以“岗代奖”,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资助的局面,通过勤工助学获得补助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其次,学校要把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与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怎么写作等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将可由学生承担的清洁性、怎么写作性等工作优先安排给贫困生;最后,为保障校外勤工助学学生的安全及合法权益,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校外勤工助学管理机制,使学生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广开助学渠道。高校应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逐步形成“立足学校、辐射社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方位立体化的勤工助学新格局。高校可以与一家或几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就企业来讲,既可以为提升知名度、获取社会效益进行直接捐助或设立奖学金;也可以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选聘合适的贫困生上岗;就高校来讲,一方面争取到社会资助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另一方面也拓宽了贫困生的就业渠道,企业可以和优秀贫困生签订资助协议,每年向贫困生提供一定数额资助,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怎么写作一定年限,这既解决了贫困生资助问题,也解决了其就业问题。真正造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三赢”的新局面。

3.建立合理有效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加强贫困生信息数据库的动态管理。

由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对学生贫困程度的区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管理工作,应清楚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这也是贫困生认定以及资助管理工作的前提,这需要高校建立完备的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库,包括贫困学生基本信息、个人申请、家庭所在地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所受资助的记录、诚信记录、跟踪回访记录与动态管理记录等内容。这个工作可由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成,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共享民政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定期的贫困生普查及跟踪回访工作,做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投入,要实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财务处和各学院(系)的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共享。

4.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资助相结合的新途径

针对目前贫困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心理上走出困境是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高校面临的又一难题。需要高校把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首先,学校可以针对贫困学生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习惯;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奉献社会、诚信做人的高尚人格;其次,学校应注重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应对社会的能力;最后,学校应高度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其沟通,缓解其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促使其健康发展。

三、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设置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独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

为科学高效地做好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高校应做好两个“结合”:一方面,建立“学校-学院”二级管理模式,即学校统筹管理与学院具体实施相结合;另一方面,校方主管与学生会、社团组织协助相结合,通过学生会的勤工助学部协助学校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第一,学校层面的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一般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处),属于高校二级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往往是兼管此项工作,不能全力以赴,工作缺乏连续性,相关管理机制陈旧,缺少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建立独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十分必要,可以根据工作职能下设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勤工助学管理办公室、社会资助与资助资金管理办公室等有关职能部门。为高校建立既相对独立又便于沟通协调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专职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事务,职能部门之间既能统筹协调又需权责分明,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规划集“资困”与“育人”的于一体的长效机制。
第二,学院层面的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学院应配备专人负责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并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成立贫困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的党总支副书记任组长,贫困生资助管理专职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每个班级还应设立学生助理协助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2.打造年富力强、专业过硬、管理高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专职教师队伍

贫困生资助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琐碎的工作,担任工作的教师十分关键,在工作中,首先要求资助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管理水平,既熟练掌握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念和资助政策体系,又具备一定的金融、管理的专业知识;其次要了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具有较高的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再次要求其热爱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要带着爱心、耐心、细心去做。因此,建立一支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于一体的高、精、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俞思念.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李均.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三十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 黄春香.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局限[J].高教探索,2007(1)

4 谢云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