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试议连接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静态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磁共振

试议连接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静态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磁共振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24073 浏览:1013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运用静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功能连接磁共振(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RI,fcMRI)、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示踪(DiffusionTensor Imaging-Fiber Tractograph,DTI-FT)等磁共振技术对正常人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进行探讨,探讨MS患者DMN的静态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特点性转变及两者间的相互联系。策略:收集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27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被试行3.0T磁共振颅脑扫描,获取用于诊断用的常规图像及用于后处理的解剖数据、rfMRI数据以及DTI数据。记录MS患者的病程、计算病灶个数、并进行临床预后参数扩展残疾状态(Expanded Disabip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运用DPAR、SPM8、REST、MICA、TrackV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并获得两组的DMN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示意图及反应功能连接强度的时间相联系数r值、反应结构连接的定量DTI值包括平均各向异性分数(mean Fractional Anisotropym,m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平均纤维束长度(mean Length,mL)等数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浅析。结果:1、MS组的DMN与对照组的空间网络分布基本一致,但功能连接有所转变,前额皮质中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mPFC)的功能连接增强,而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颞叶中部(medial Temporal Lobe,mTL)的功能连接减弱;2、MS组PCC-mPFC间的平均r值(0.695±0.1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r值(0.796±0.085),PCC-mTL间的平均r值(0.353±0.15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r值(0.554±0.115),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5);3、MS组PCC-mPFC间的mFA值(0.261±0.01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FA值(0.285±0.017),MS组PCC-mTL间的mFA值(0.337±0.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FA值(0.377±0.018),并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5);MS组PCC-mPFC间的MD值(0.7±0.13×10~(-3))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MD值(0.6±0.14×10~(-3)), MS组PCC-mTL间的MD值(0.7±0.14×10~(-3))高于正常对照组的MD值(0.7±0.13×10~(-3)),前者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后者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5);MS组PCC-mPFC间的mL值(117.4±10.3)低于正常对照组mL值(120.3±15.9), MS组PCC-mTL间的mL值(67.7±14.3)低于正常对照组mL值(74.7±16.8),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4、r值和mF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r值和MD值无相关性(p0.05);5、病程、病灶个数、EDSS评分与r值、mFA值、MD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MS患者有着默认网络的异常,其中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包括mPFC,功能连接减弱的区域包括PCC和mTL(R/L),表明MS患者DMN有着功能的重构或代偿;右顶上小叶出现异常激活区,可能与脑区功能重组有关。2、MS患者DMN网络内mPFC-PCC及mTL-PCC间的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较正常对照组均减弱,且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之间有着相关性,表明MS患者默认网络功能簇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有着对应的结构基础,功能连接可以反映结构连接的转变。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论文默认网络论文静息态论文磁共振论文功能连接论文结构连接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英文缩略词表9-10

    第1章 引言10-12

    第2章 材料与策略12-17

    2.1 探讨对象12

    2.2 数据采集12-13

    2.3 数据预处理13-14

    2.4 提取 DMN14-15

    2.5 浅析 DMN 的功能连接15

    2.6 浅析 DMN 的结构连接15-16

    2.6.1 纤维束的示踪15-16

    2.6.2 纤维束的提取16

    2.7 统计浅析16-17

    2.7.1 随机双样本 t 检验16

    2.7.2 相关性浅析16-17

    第3章 结果17-33

    3.1 临床资料及 EDSS 评分17

    3.2 MS 组和对照组的 DMN 网络功能连接的比较17-20

    3.3 MS 组和对照组的 DMN 功能连接的比较20-21

    3.4 MS 组和对照组的 DMN 结构连接的比较21-25

    3.5 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相关性25-27

    3.6 病程、病灶个数、EDSS 分别与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相关性27-33

    第4章 讨论33-40

    4.1 静态脑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探讨原理和技术33-34

    4.2 DMN 的功能和结构34-35

    4.3 MS 患者基于网络水平的 DMN 功能异常转变35-36

    4.4 MS 患者 DMN 功能连接的异常转变36-37

    4.5 MS 患者 DMN 结构连接的异常转变37-38

    4.6 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联系38

    4.7 MS 患者病程、病灶个数、EDSS 评分与 DMN 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的相关性38-40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0-41

    5.1 结论40

    5.2 展望40-41

    致谢41-4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