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历史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33268 浏览:1559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多管齐下,为学生开启快乐阅读之窗。通过“故事会”、手抄报大赛、记录阅读收获、举办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爱上阅读,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还要善于挑起课堂争议,让学生在不同言论的碰撞中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将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广阅博览,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并为个性化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实质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参与行为,即积极参与对文章的解释与构建。在新课程理念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爱上阅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和期待,提高阅读的质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共同追求。围绕这一话题,结合对以往传统阅读教学的反思,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多管齐下,开启快乐阅读之窗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需要有学习动机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新课程理念倡导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和期待,让学生爱上阅读显得非常迫切。

(一)以“故事会”形式,激发阅读

中学生喜欢听故事,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故事会”,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看到的
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评出优秀的“故事”大王,鼓励表现出色的阅读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

(二)举办手抄报大赛,拓展阅读视野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节检测日时间,办各式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广泛,既可以是课外阅读时学生发现的好作品,也可以是一本书的读后感或内容简介,还可以是对某篇作品的评论。办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积极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视野。

(三)以摘录本记录阅读收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就将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引起自己共鸣的语句和片断摘录下来,还可以附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载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

(四)举办读书报告会,展示阅读成果

在班上,一个学期举办几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了哪些作品,展现阅读成果,使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二、灵活教学,构建开放的阅读课堂

教育心理学指出,的氛围有利于创新性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及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唯有在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才能被鼓舞,思维才能活跃,灵感才能激发。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再也不能是“满堂灌”、“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了,它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阅读,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在阅读“对话”中,教师走进学生,站在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成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这几个人物的理解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俗话说,水不激不流,人不激不奋。然后让学生对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辩论:(1)于勒是流氓无赖,还是正直的、有良心的人?(2)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同学们既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回答,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有关资料内容来回答,还可以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来谈谈自己的观点。辩论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在的训练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把课文中的句段训练与写作基本技能训练设计为竞答题。如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教师要善于挑起课堂争议,对于这些富有个性的想法言论多加推敲,让学生在不同言论的碰撞中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激发学生求异的态度,培养学生善于争议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例如,上《社戏》时,有学生提出文章最后一段笔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与前文那夜的戏看得大家“都很扫兴”、“破口喃喃地骂”、“打起哈欠来”,那夜的豆第二天“没那么好”前后文有差异。这引发了几乎所有学生举手有话要说,最后经过一番讨论、斟酌,才统一认识到作者是通过本文来表现自己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渴望与追求这一深刻含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教学延伸至课外

学生阅读的材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更多的有课外书籍、报刊、资料等。阅读陪伴人的一生,它将影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人生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讲到《空城计》这篇课文时,介绍他们看《三国演义》,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指导他们看《水浒传》,并提出课外问题:如何理解名著中对“暴力”和“”场面的描写?名著中的“江湖习气”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
学生是个性化的,充满想象的,让学生的“再造性想象”延续到课外,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做到“授人以渔”,这远比教给学生正确答案更有价值。因为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只是“授人以鱼”,“鱼”解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
总之,阅读教学的方法、模式很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形式、多渠道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构建开发式的课堂,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旭远,黄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韦淑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