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简论城镇化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简论城镇化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5567 浏览:183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要进一步推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越来越迫切。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城乡快速发展战略。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建设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繁荣”。 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村农村城镇化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
1 农村城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转型,职能的转变,管理方向应从微观层面向宏观方面转化,管理手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向层次少、幅度大、简单化方向转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囿于诸多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存在层次多、幅度小、复杂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农村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不适应。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农村城镇化水平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而工业分散化、乡土化和重复化现象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于实现充分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难以得到保证,从而阻碍了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
1.2 农村各项体制机制疆化,加上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是由于投入过少、机制不活而引起的问题,是农村城镇化进程受制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是环保投入相当不足,配套功能比较不全,污水处理率又不高,用原始手段处理垃圾,环境破坏严重,农村城镇化发展没有区域特色,难以发挥区域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及交通量的增长,限制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3 城镇规模效益不高,发展布局不合理,辐射带动力不明显。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发展基本呈现自南向北及自东向西梯度递减态势,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环渤海湾地区农村有密集的空间分布,城镇发展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则相对落后。难以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作用,多数城镇规模仍然处于低而弱,小且散之状。
1.4 农村城镇化管理落后,发展理念比较传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需。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善,限制资源的聚集和效用的发挥,导致乡镇管理成本增加,其结果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

2.1 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集中的过程,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方面转移,这无疑增加城镇的压力。城镇化降低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有助于启动整个国内市场,解决供需不足的矛盾,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效地克服农民收入停滞和徘徊的状况,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压力,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2.2 聚集效应使得本地区的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等相对集中,农村镇城化建设的聚集效应可以推动农村工业的大力发展。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发出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正能量效应,促进农村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3 农村城镇化可以推动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口转向城镇,必须解决主要的住房问题。无论是租赁还是购写,都将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但能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动的压力,也能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疲软,也能大大解决农村市场需求不旺的问题,在经济处于低迷的情况下,拉动农村投资、消费、出口,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创造经济增长空间。
2.4 农村城镇化推动乡村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镇工业集约化发展,同时,推动“非农化”转变的突破口,在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培植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方面发展,拓展了农业产前、产后的发展时空,培育了许多龙头企业。
2.5 农村城镇化转变农民的生育、养育观念,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人口由被动控制向自觉控制方面转变,农村城镇化建设打破了原有城乡长分隔的格局,使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发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农民既实现异地转移,又发生职业转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3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3.1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变革和创新,它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流通、,通过加工、购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业成为生态、高效、盈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既可以发挥城乡优势互补作用,又能够改变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之目的。
3.2 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推动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展资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人、财、物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该向中小城市和城镇适度集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压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3.3 扩充投资渠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和扩张,必然对城市的建设、管理、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城市建设项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灵活化,探索政府管理有效化、规范化、超前化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思路。一方面要通过财税、信贷、货币政策,稳定取得农村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地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国家外汇注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4 全面深化改革,制定配套政策,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是要打破城乡长期分割的状况,进一步实现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门槛,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实行跨地区转移,既可以向各类中小城市转移,又可以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
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实行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承包权时,将一切附着在土地上的收益和费用也随之转移;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应视为城市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过得好。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帮助农民解决进城务工和就业的困难。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朝阳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社区怎么写作业、中小企业,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做好就业的各怎么写作工作,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方便,促进就业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长效化。
总之,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对推动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巴图.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0/06.
余慧芬.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
[3]张丽华.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3(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