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试议哲学大文化背景下哲学

试议哲学大文化背景下哲学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5602 浏览:199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深入学習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哲学学科建设,交流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2012年,江西省哲学学会举办了“大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考”学术年会,来自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计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哲学应予关注和考量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哲学使命

江西省哲学学会会长郭杰忠教授首先阐释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称的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恰逢其时;二是从国内层面来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对于怎样推动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郭教授认为要把握三个“新”:一是要把握经济、政治发展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二是要把握文化自身发展的新趋势,三是要满足各族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他进而指出:推动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的期许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江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汪荣有教授通报了2011年中国哲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哲学大会会议精神。他认为,大会一是体现了哲学界对十七屑六中全会精神的回应,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是学者们就哲学创新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展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景象;三是打破了哲学二级学科之问的壁垒,开创了新的学科交流机制;四是创建了一种新的会议模式,汲取了全国哲学工作者的学术智慧;五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与十二个学会发出创建中国哲学联合会的倡议,有利于建构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
江西财经大学陈家琪教授认为文化具有差异性、多元性、包容性等特征。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他提出:一是要挖掘和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二是要重视发展和繁荣市场要素,三是要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为指向,四是要为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江西省社科院赖功欧研究员以江西地域文化为着眼点,解析了地域文化与地域发展软实力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地域文化有其独特的气质,将成为区域发展的引领者。要将江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实的生态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品牌地域文化,创造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生成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壮大和发展江西的地域软实力。
江西省委党校姚满林博士认为哲学对文化肩负着反思与引领的双重使命。哲学引领下的文化创新既是对文化的表现形式等外在方面进行创作与重塑,又要赋予文化内在方面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文化的综合创新上,我们既要审视其内在的多重关系,又要紧密结合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使哲学保持冷静的反思,成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江西理工大学黄生成博士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联性,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历史渊源,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确立过程中又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员聂暾先生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真善美的核心价值体系,一是要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认知求真”的价值观,二是要确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现阶段“美好社会”的价值观,三是要确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情怀的“大爱向善”的价值观,四是要确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公向善”的价值观,五是要确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向善”的价值观。
南昌航空大学高立伟博士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论自觉问题,认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保持高度的方法论自觉。没有方法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价值论、实践论意义上的高度自觉,不仅难以达到文化建设应有的效果与水平,更会出现方向、价值和目标的偏离。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的前提自觉、理念自觉、原则自觉与策略自觉等方法论基本面向。
江西理工大学邓永芳博士以“现代性视域中的文化自觉”为题,认为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本质规定性,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的精神自觉。中国自近代以来,文化自觉在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性话题。而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也造成了种种文化上的不自觉。对于中国而言,倡导文化自觉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应对文化不自觉,化解文化冲突和促成社会转型。
江西师范大学詹冬华博士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应在“时中”思想的地基上重新展开,一方面要避免跌入时间陷阱,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差异性与普世性、过程性与目的性等方面的关系。

三、水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母、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就是人类在与水打交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华水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艳春教授提出了人水和谐的理念,认为水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水和谐不仅是水文化的核心,而且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维度。他提倡,要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积极发展水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水的关系,加强生态教育,促进人水和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南昌工程学院肖冬华博士对水文化进行了历史考证。他指出,中国古代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人水和谐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共同诉求。不管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水”,还是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的“水”,追求的都是人水和谐的关系。
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万志全博士从美学的视角切人,审视了水的辩证复合美,认为水是令人难以捉摸的地球物质之一,是万物之源,是善与美的化身,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依靠,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水既有外部形态的美,也有内在精神的美;既有无形、无色、无味的单纯美,也有与其他事物接触而生的复合美;血水、汗水、口水与泪水等人体之水更被寄予一定意义的象征美。
南昌工程学院张朝霞教授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出发,强调了水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她认为,水文化自觉是社会大众对本土水文化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先进水文化的觉悟和觉醒。水文化自觉对于生态经济区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及生态经济区的合理规划也有重要价值。

四、哲学问题与学科前沿动态

上饶师范学院詹世友教授从政治本源的关系结构、政治美德的性质与范围、政治美德的建立三个方面论述了政治美德。他认为政治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美德是指个体的品德修养,美德中内蕴着价值判断力,建立政治美德具有社会正义原则的普遍维度。
江西师范大学吴瑾菁教授基于市场化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形成的挑战,提出应该对集体主义原则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集体主义原则的应有作用。一是要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体系,二是要从学理上对“虚幻的集体”作出回应,三是要改变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方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李冬妮教授认为,近年来,美学在跨学科领域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与定位,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形成了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蓬勃态势。
【责任编辑:龚剑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