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探析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办法途径探析学术

探析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办法途径探析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7856 浏览:250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数字报刊、手机信息等新媒体越来越受到热衷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和生活观念。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凸显出了一些体现其优势的特征,这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002-2589(2013)24-0377-02

一、新媒体的特征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集字符、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具备了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同时作为一种能够最大可能不受时空限制,基本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界限的新媒体,它还具有一些新的优势和特征。

(一)个性化相对明显

由于技术的原因,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比较大众化,由一点分发给N多个接收者,媒体内容与媒体接收者属性无任何关系,只能被动地阅读观看没有差异的内容。而新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细分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内容,实现优质信息和娱乐内容的大规模写作。每个使用新媒体的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要、专业等写作和选择信息内容。利用这种个性化特征对喜欢追求个性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信息承载量大且传播广泛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使得新媒体信息储存量大大增加,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新媒体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收到信息,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这种交互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量。传统媒体通过报刊、图书等实物存储信息,新媒体则是通过电子设备存储信息,成本低,承载信息量大。同时,各种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播到任意地方,短时间内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这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普及程度高且受众相互联系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初步建成,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是新时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使用固定和移动电话的用户达13.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100%,互联网网民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群众性优势。另外,新媒体受众不像传统媒体受众是分散的,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很容易通过某个平台联系起来,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并且相互之间进行着互动交流,这种群体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和平等性。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凭借其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及时方便的互动交流,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首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对当代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由从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主转变为以网络、手机方式为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多样,更加快捷便利,获取的信息形式多元化、动态化。上网看电视、在校园网上和歌曲、上网找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向自主筛选转变。新媒体在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和使用空间的自由,导致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途径肆无忌惮地传播,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三观未定的大学生来讲,其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很容易受到影响并改变。

(二)相互交往形式多样化

人的幸福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环境影响,大学生直接面对面与人交往日趋减少,他们更喜欢运用新的媒介如手机、、BBS、飞信、微博等进行沟通交流,用MSN和国外的同学联系,用电子邮件和跟朋友交流,参加BBS的“版聚”……在这些平台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不用受到身份、地位等的束缚,将无法表达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并得到朋辈或老师的开导和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式。但是,大学生长期利用新媒体进行交往,会大大减少与社会或个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逐渐沉迷在虚拟平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日渐冷漠。

(三)学习和思维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但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变得多样化,变得更加灵活,大学生的学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习不再是靠老师去教授的模式,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获得大量的适合自己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前景,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观点,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趋于合理。但是新媒体的无处不在对新时期大学生学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高效便捷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让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心理,学业的完成靠网络搜索,虽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加上经历经验的缺乏,对海量信息的鉴别获取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此为平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网上网下双管齐下

新媒体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往的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主要途径,新媒体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上新媒体技术独具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生需要的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意义、有实效。利用新媒体找准学生工作网络化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方案,达到形式和内容、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功能。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因为以网络和手机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在平等、、虚拟的网络平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传授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

新媒体个性化、信息量大、传播途径多样化等特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便利,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贯彻“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生管理氛围,增强工作实效性,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构建和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表现,打造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对学生思想影响力大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学生匿名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辅导排除心理健康问题。开设网络课堂,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的特点,多感官地吸引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进行交互式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效率。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利用群、飞信、微博等网上讨论方式,把积极、健康的思想传递给学生,确保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三)加强校园媒体的监管,确保正确校园舆论导向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文化价值的冲突,加上新媒体传播的自由特点,对其传播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实属必要。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校园网络传播内容大体上反映了学生对社会主义热点问题的真实想法。但是,由于高校缺乏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技术,缺乏对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进行监督管理,不良信息特别是违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大肆传播,影响和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从源头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正确向导。提升校园能力,积极应对各种网络突发事件,尽可能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设立专职网络管理员,对校园网络信息和网络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3]曹凤才,田雄飞.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