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5544 浏览:158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正确应对这一新兴挑战——实现人口老龄化时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本文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为基础,分析推迟退休年龄这一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一定成效的举措在中国的可行性,并就其在我国的推行阻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挑战;退休年龄
1006-4117(2012)03-0341-02
引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必然结果,2000年伴随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6.96%,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人口年龄结构,还将通过消费、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及家庭养老保障对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主张效仿发达国家推迟退休年龄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也激起各阶层民众褒贬不一的激烈讨论,因此立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分析推迟退休年龄在我国的可行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

(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号称世界老年人口大国。据世界银行统计和预测,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1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3.40%;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3284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6%。形象的说,现在世界上每5个老年人中有1个是中国老年人;2030年将是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国老年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的特点不言而喻。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

虽然中国比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都晚了许多,但却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发展势头不可小觑。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高达3.03%,大大超过世界总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

1.68%。

(三)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提下进入老龄社会的,或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者说其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三者大致是同步的,属于先富后老或是富老同步,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准备和适应。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虽然也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的,但是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仍然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80美元,远低于人口预期寿命和老年人口比重相近国家的水平,造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面,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如此脆弱的物质基础难以应对我国当前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四)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平衡

我国东西部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社会人口流入量相对较大,人口总量的增加使得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显著特点,并呈由东部向中西部逐步递减的特征。事实上,东南沿海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早已超过国际标准规定的7%,2000年已高达11.46%;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仅停留在5%以下[3]。

(五)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资源丰富态势并存

显著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老龄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我国存在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59岁人口数为93961641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0.14%,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3.36个百分点,其中劳动人口数量大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于缓解日益庞大的养老金压力

推迟退休年龄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养老金的支付时间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即从“多收少支”两条渠道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均衡。据辽宁大学人口所课题组预测:社会统筹资金在2001–2008年实现基金积累3.3万亿元,若依然维持现期退休年龄不变,将从2019年开始出现年度赤字,2019–2050年净债务将达到15.3亿元,占2050年GDP的17%,经济压力巨大[4]。同时,普遍化的提前退休问题更是加剧了养老金负担,形成隐形负债,据统计:1999–20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提前退休人数分别为:26.2万人、34.2万人、47.5万人和55.9万人,提前退休人员占当年退休总人数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分别为:15%、16%、21%和23%[5]。
因此,选择合适的推迟退休年龄方案,使得推迟退休前的养老金积累与推迟退休后的总债务逐步实现相互抵消,并且此后一直保持年度盈余,才能缓解日益庞大的养老金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二)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低龄退休是对经验丰富和尚有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源的无谓浪费,尤其是对受教育年限较长的高学历脑力工作者来讲,五六十岁正当年富力强,既有工作经验,又没有家庭拖累,更有利于为社会发挥才智;而且退休者腾出的空缺岗位时常面临着年轻人因缺乏工作经验或较长时间技能训练顶不上去的局面,从而影响经济产出,在劳动力资源短缺以及需要劳动力接受特殊训练或是经验优先的领域尤为如此。从现实情况看,低龄退休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退而不“休”,在领取退休金的同时又重新就业,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面对这种状况,国家理应建立新的机制让日益增多的有能力并乐于工作的退休者参与经济建设[6]。当然,对于体力劳动者,尤其是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工作者来讲,现阶段法定退休年龄还是合理的,可以实现劳动人员的及时更替,有效保证工作队伍的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劳动者自身身体健康状况。
因此,对智力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应当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方面,维持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不变,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以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适当推迟智力密集型行业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或只是规定一个合理的范围(比如:男性:65±5岁;女性:60±5岁),鼓励他们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工作需要,自行选择退休年龄,尽可能为社会发挥才智,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三)维持劳动力比较优势

推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可以扩大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力成本,保持我国劳动力的规模优势。虽然当前我国存在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如上述分析的:全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据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2022年以后,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递减的趋势,2022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将分别递减为占总人口比重的64.5%、59.2%、57.0%和55.1%,若不加以调整和扭转,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当然,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还不是劳动力稀缺问题,而是劳动力过剩和严峻的就业问题,但是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来看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结合当前我国具体情况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应当适时推迟退休年龄(比如:从2020年开始试行推迟退休年龄,既能弥补上述第一点中2019年预计出现的社会统筹资金年度赤字,缓解2022年预计会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递减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当前的就业形势)。当然,具体实施年份应当通过科学的预测和精算得出,以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三、结论与建议

虽然现行的退休政策在短期内或许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对一部分社会群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将对未来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鼓励退休者和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等方面起到负面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弊端的。所以,不管是从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中国都必须适当适时的推迟退休年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何时推迟退休年龄,推迟退休年龄到多大;怎样制定合理的推迟退休年龄整体策略,又怎样分步骤具体实施。
就现阶段我国具体情况来说,即刻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显然是不合适宜的,既不能立刻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同时又会进一步恶化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目前只是研究部门策划、制定合理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准备阶段,同时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宣传工作以减少政策施行的社会阻力,为今后推迟退休年龄道路做好前期的铺垫。
在制定政策方面,既要做长远的考虑统筹全局,又要分步骤、分阶段具体策划,以保证政策的秩序性。在设计具体推迟退休年龄方案时,也应重点考虑上述分析的“养老金压力”和“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递减”两个因素,例如:2021—2040年男、女同时每5年推迟1岁,2041—2050年男女同时推迟1岁使得2050年达到男性工作者退休年龄为65岁、女性为60岁;或者2016—2025年女性工作者每2年推迟1岁,2026—2050年男、女同时每5年推迟1岁使得2050年达到男性和女性工作者退休年龄均为65岁。总之,推迟退休年龄幅度不宜过大,稳步推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王海燚(1992— ),甘肃省定西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参考文献: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武汉大学,2010.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60.
[3]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2012,02:35.
[4]王利军.中国养老金缺口财政支付能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0.
[5]邓大松,刘昌平.2006–2007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R].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
[6]杜鹏.推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J].人口与发展,2011,04:29.
[7]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0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