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民族文化 >扎洒密宗士团和拉卜楞密宗学院比较结论

扎洒密宗士团和拉卜楞密宗学院比较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6200 浏览:196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阿巴”(sngags-pa)是扎根在藏族社会底层的一种宗教实践者,他们运用密咒为人们消除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他们被认为能够制约神灵;驱除妖魔;治病算卦;左右天气变化。他们多半是藏传佛教萨迦、格鲁、噶玛、宁玛等四大派别中宁玛派的追随者,也有“阿巴”(sngags-pa)追随其他教派。“阿巴”(sngags-pa)虽然有系统的宗教实践方式和牢固的宗教信仰,但他们可以娶妻生子操持家庭。他们的医术对解决普通藏族民众世俗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藏族民众心目当中是受人敬畏的宗教人士。在安多藏区“阿巴”(sngags-pa)当中德高望重的被尊称为“阿克宏”(A khu-dpon)。在早期时期藏族各大村庄和地区都有“阿巴”(sngags-pa)的有着,他们或独行或结队的方式进行宗教仪式。与其他各大寺院相比“阿康”(snggs-khang)与“阿巴寺院”(sngags-dgon)一般建立在以“措哇”(Tso-ba)和村庄为基础的民间;比起寺院的活佛和僧侣,“阿巴”(sngags-pa)因为生活在民间,民众可以随时拜访请教,随时邀请来做法事。所以“阿巴”们与各阶层的藏族民众的联系非常紧密。本论文所涉及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扎仓是派的两中异样的状态。前者保持了“阿巴”(sngags-pa)以村庄和“措哇”为纽带建立在村落的传统方式,后者在格鲁派寺院方式安多地区大力推广的历史进程中做了革新,形成了新的行为方式。本论文以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五大特点进行比较探讨,运用比较探讨的策略,论证“阿巴”(sngags-pa)团体发生革新的内外理由。本论文在查阅大量藏文手抄经文和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人类学田野调查法中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的探讨策略对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做了细致入微的了解,以概念界定到历史渊源、装饰装束、寺院建设、组织结构、学法修行、仪式仪轨、社会功能等,共分五大章节来深入探讨,加上绪论和结语总共由七个部分组成。通过本论文的叙述和比较,一来能够整理出关于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第一手的寺院志,二来能够条理清楚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联系与区别,反映出这两个宗教实践者形成两条不同的进展脉络的历史理由和现实理由。第一章主要是“阿巴”的概念诠释。界定“阿巴”这一宗教实践者的概念,清楚地交代什么是“阿巴”;出现在什么年代;主要有什么技能;与其他宗教人士有什么区别等不足进行论述。一般说来,“阿巴”出现的时期归结到莲花生大师进藏降妖除魔,弘扬佛法,出现第一批出家僧人,培养了“二十五个杰帮”为标志。但是,其他文献的字里行间也有对“阿巴”的记载,比如:在《西藏王统记》中,松赞干布时期尼泊尔公主修建小昭寺时,为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喜爱,争取社会各个层面的意见时:“阿巴”们说,请你把佛殿建成我们“阿巴”的风格。之后在修建历程中,为了赢得“阿巴”们的喜爱,把柱子雕刻为“普巴”的样子。至此,小昭寺也叫“四喜佛殿”。虽然“阿巴”(sngags-pa)出现的年代一致推到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但是翻阅历史文献可知,其实“阿巴”(sngags-pa)这个宗教人士在这之前就有着于藏族社会。或者说“阿巴”(sngags-pa)这个名词出现在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而谋世俗宗教需求的人士在这之前就有着于藏族社会。随着社会的进展和格鲁派的盛行,“阿巴”(sngags-pa)中出现了拉卜楞密宗学院这样以学院为组织方式,满足世俗宗教需求的宁玛派密宗士。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由来与进展,为下文的论述提供背景资料。扎洒密宗士团是赞普赤热巴巾时期,以卫藏各大“如代”中派兵将到多麦地区攻守边疆,其中有一个精通密宗的将士在今甘肃夏河博拉地区驻兵扎营繁衍生息,公元十七世纪出现一位博格图多的密宗士,在他的引领下,给扎洒密宗士团有了新的进展,在嘉木样活佛的鼓励下,第一世扎油活佛称来热丹到敏竹林学习后,给扎洒密宗士团讲习了敏竹林的仪式紧要,给这一古老的密宗士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了扎洒密宗士团进展壮大的历史。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可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农耕畜牧时期参加生产劳动,虽有进行法事的定居点“阿康”,但只是在佛事期间居住。拉卜楞密宗学院是第四世嘉木样格桑图丹旺秀活佛在公元1887年组织建立“阿巴扎仓”进展而成,距今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出现了十个历任赤巴,现共有六十多位“阿巴”(sngags-pa)。他们虽可以娶妻生子,但在行为上有明确的限制和规定,一般不参加劳动。常年要以扎仓为根据地进行法事活动。只要成为扎仓的一员就必须受基本五戒。第三章通过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装束、佛殿、社团的组织的比较,整理出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在装束上的区别,和“阿康”或“寺院”的建筑形式和规模大小的异同。以及社团组织的制度化程度的比较与总结。扎洒密宗士团在装束方面保持了传统的“阿巴”(sngags-pa)留长发盘头顶的发式,服装主要以绛红色的藏装为主,手持大颗粒的念珠。而拉卜楞密宗学院的“阿巴”(sngags-pa)多以白色袈裟装扮。在平时生活中,以红白相间的袈裟搭配红色的僧裙,在盛大的“格日扎布”法会期间,以绿白相间的袈裟搭配绿白相间的僧裙。留长发盘头顶的发式,也佩戴不同种类的僧帽。他们两个团体在衣着上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在“阿康”或“寺院”的建筑形式和规模上,扎洒密宗士团是以单个的、乡村小庙式的小规模而建,然而,拉卜楞密宗学院在拉卜楞寺的关怀下茁长成长,具有城镇寺院的建筑式样和规模。在社团组织方面,扎洒密宗士团具有二十三十“阿巴”(sngags-pa),赤巴和领诵人没有选举的制度,有不固定性。内部的组织比较散漫、不系统。相对而言,拉卜楞密宗学院的社团组织紧密,具有自己特点的选举和任命制度。第四章主要是学法修行与宗教仪式的比较探讨。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是宁玛派两大传承系统“敏竹”与“佐庆宁图”的追随者,他们各自跟随自己的传承进行宗教活动。在修供仪式上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拉卜楞密宗学院在其进展历程中,因为安多格鲁派大寺拉卜楞寺的影响,在宗教仪式仪轨中或多或少的加减部分,以而与扎洒密宗士团的宗教仪轨有很多不同点。扎洒密宗士团的学习方式是父传子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拉卜楞密宗学院的教育方式不是以父传子的教育方式为主流,而是寺院的上中下的“曾扎”方式。各个“曾扎”都有匹配的“阿巴”(sngags-pa)作导师。以个体教育方式到群体教育方式的转变。在宗教仪式上,扎洒密宗士团保持“敏竹”派别的仪轨,一年举行的八大仪式中,大多数是自己士团独立完成的,但有些规模较大的仪式跟“荣康阿加”联手完成。拉卜楞密宗学院奉行“佐庆宁图”的仪轨,一年根据季节有四大仪式和另外的六大仪式,总共有十大仪式。其中格日扎布春季修供仪式、噶杰白庆帝巴夏季修供仪式、多杰普瓦秋季修供仪式、桑董德代扎姆冬季修供仪式是全年的仪式中规模最大,声势最浩大的仪式。第五章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社会功能的比较,结语部分是对整个论文高度概括和总结。即:“阿巴”(sngags-pa)的宗教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阿巴”(sngags-pa)在宗教功能上,他的入世性比出世性强,他在藏民群众中生根发芽,随叫随到,无拘无束,跟藏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能够弥补正统宗教的缺失。再者,“阿巴”(sngags-pa)是仪式的实践者和主持者,他们具有丰富的有关仪式的知识素养,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的世俗的宗教需求。在社会功能方面,“阿巴”(sngags-pa)在藏民农耕畜牧、经商写卖、建房修屋、婚丧嫁娶的社会活动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丰收的季节,他们被认为是农民们庄稼的守护神,他们的宗教仪式能够赶走乌云,防止冰雹糟蹋庄稼。在干旱的季节,他们又被认为能够降雨神。藏民婚丧嫁娶的仪式中,他们扮演者主持者和“长者”的角色。在整个仪式中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在文化功能方面,寺院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没盛行的时期,“阿巴”(sngags-pa)是藏族社会的文化人,他们不但自己读书识字,修身养心,而且还带领村里的人们读书识字。充当“先生”的作用。“阿巴”(sngags-pa)众多的村与没有“阿巴”(sngags-pa)的村比较而言,拥有较多的文化人。“阿巴”(sngags-pa)是延续着传统的父子相传的教育方式、宗教仪式和宗教文本,他们是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的传承人。关键词:阿巴论文扎洒密宗士团论文拉卜楞密宗学院论文宁玛派论文宗教仪式论文

    摘要5-105

    汉文文献类105-11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5-1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