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书法 >对于表征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翻译表征

对于表征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翻译表征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11530 浏览:462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互文性与翻译一样,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问。说它年轻,是因为互文性作为同名学科术语(互文性论述)在上世纪60年代才正式进入学术视野;说它古老,是因为互文性作为一种现象早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自我进展逻各斯学说中初见端倪。互文性是文本七大基本特点(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之一,更是文学文本的凸显特点,体现的是此文本与前文本片段或整体的互文对话联系。互文性是文学文本浅析、建构的主要方式和策略,是理解此文本的关键。以后现代的观点来看,互文性不仅可用来描述文学有着特点,也可用来确定现代人对世界、自身的感知。众所周知,翻译面对的直接对象即为各种文本,故而,互文性也是文学文本翻译中急待解决的不足。互文性论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个学科、领域众多探讨者的关注。他们以不同角度探讨互文性,不断赋予互文性以新的内涵,很快使其变得庞杂而模糊。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更好地解决翻译中互文性不足,必先廓清互文性实质。在本探讨中,互文性被看做是一个文本中以一定可辨语言形式有着的单位(文本,句子,词组,词,词素,语音,字母……)映射出与其它文本或文本自身联系的特性。这种联系可以在文本的写作历程中根据作者的意图通过引用、用典、仿拟等一系列写作手法来建立,也可以在文本的阅读历程中通过读者的识别、联想、探讨者的实证探讨和互文浅析等各种互文阅读策略来建立。为了方便探讨,笔者引入了术语“互文单位”。互文单位是互文性的外在体现形式,具有互文性、凝缩再现性、变异性、异质性、隐蔽性、时代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等几个特点,正是互文单位的这些特点使得互文性探讨变得可能与可行。首先,互文单位的隐蔽性和异质性为其识别探讨奠定了基础。其次,互文单位的民族性和互文性要求有更强大的论述做支撑,充分证实了翻译表征论述对互文单位探讨的优越性。翻译表征论述源起于俄罗斯,在秋列涅夫(С.В. Тюленев)的专著《翻译论述》(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中得到深入探讨和进展,该论述强调译文本对源文本本质属性的代替,而互文单位的民族性和互文性表明源文本不可能在译文本中完全再现,由此只能是选择性地再现。那么哪些信息必须传递?哪些信息可以淡化?如何来传递?翻译表征论述能够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依照此论述提出的互文单位翻译三原则(关联原则,简明原则和和谐原则)以及参考要素(互文单位前文本认知度、作用层面、有着形式和主要功能)为互文单位翻译表征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具体参照,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以文献综述情况来看,国内外探讨互文性翻译的探讨逐年呈上升走势。但以探讨视角来看,互文单位识别不足无人问津,实践中互文单位传译通用原则和参考要素也鲜有人探讨,鉴于此笔者拟引入俄罗斯翻译表征论述来探讨下面几个不足:(1)在本探讨中互文性相关术语廓清;(2)在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的识别不足;(3)建立互文单位翻译表征的宏观指导原则和微观参考要素;(4)以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文本Lopta及其汉译本为例来探讨互文单位翻译表征策略。基于以上观点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主体、结语和参考文献,主体部分又分为四章。引言部分探讨了论文探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探讨策略和材料来源,探讨的革新点以及论文的论述作用和实践价值。第一章对互文性及其互文性翻译在西方、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探讨情况进行回顾和述评,界定了本探讨中互文性实质及其几对易混淆术语的论述实质:互文性/先例现象,互文性/语言信息单位,互文性/模因。论文第二章分别探讨了互文单位生成机制、特点以及识别不足。主要以俄、苏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为语料探讨了互文单位识别标记:借鉴了巴尔胡达罗夫(Л.С.Бархударов)的层级论述,以语言、非语言,显性和隐性角度入手进行穷尽式分层浅析。论文第三章引入了俄罗斯表征论述并论述了表征论述在指导互文单位翻译方面的优越性,依此提出了互文单位翻译表征三原则及其参考要素。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互文单位信息损失、传译及其补偿,并以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小说Lopta为例进行探讨,以此来检验互文单位翻译表征原则和参考要素的可行性。互文单位信息损失主要是由语言系统、互文百科差别及其作者意图引起的。归化和异化是处理互文单位的有效对策。归化对策体现在替换法、创译法、意译法、描写性译法、减译法和增译法上。异化对策中最常用的翻译策略为直译注释法、直译法、仿译法、音译法和音译注释法。其中归化对策中的改写,异化对策中的注释是对互文单位信息损失补偿的基本对策。结语部分对通篇论文进行总结,并对本探讨的学术前景进行展望。随着后现代文学的诞生和进展,越来越多的作者在作品中采取互文手法,这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式样,但也给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翻译设置了障碍。如何识别和传译后现代文本中的互文单位是每一位译者所关心的不足。笔者拟探讨通用翻译原则和参考要素,以期为后现代文本译者提供一个依据。在论文撰写历程中,笔者亦互文中、外众多探讨者关于互文性翻译的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融入自身观点之中,遂出此文。亦期待此文能加入到广阔的互文性翻译探讨之列,为其添砖加瓦。关键词:互文性论文互文单位论文翻译表征论文

    致谢5-7

    论文摘要7-10

    Автореферат10-15

    引言15-21

    第1章 互文性论述概述21-42

    1.1 互文性实质21-27

    1.1.1 西方的互文性探讨21-23

    1.1.2 俄罗斯的互文性探讨23-25

    1.1.3 国内互文性探讨25-27

    1.2 互文性翻译探讨综述27-33

    1.2.1 互文性翻译探讨在西方28-29

    1.2.2 互文性翻译探讨在俄罗斯29-31

    1.2.3 互文性翻译探讨在国内31-33

    1.3 本论文中涉及的互文性翻译探讨术语界定33-41

    1.3.1 互文性与互文及其相关派生术语33-34

    1.3.2 互文性与先例现象34-37

    1.3.3 互文性与语言信息单位37-39

    1.3.4 互文性与模因39-41

    小结41-42

    第2章 互文单位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其识别42-73

    2.1 互文单位产生的机制及其特点42-47

    2.1.1 互文单位的定义42-43

    2.1.2 互文单位产生机制43-45

    2.1.3 互文单位的特点45-47

    2.2 互文单位的识别47-70

    2.2.1 显性互文单位识别49-56

    2.2.2 隐性互文单位识别56-70

    小结70-73

    第3章 翻译表征与互文性73-105

    3.1 翻译表征实质73-74

    3.2 翻译表征的优势74-76

    3.3 翻译表征论述与互文性的契合76-78

    3.4 互文单位翻译表征宏观指导原则78-87

    3.4.1 关联原则78-84

    3.4.2 简明原则84-85

    3.4.3 和谐原则85-87

    3.5 互文单位翻译表征微观参考要素87-103

    3.5.1 互文单位前文本的认知度88-90

    3.5.2 互文单位在此文本中作用层面90-93

    3.5.3 互文单位在此文本中的主要功能93-94

    3.5.4 互文形式、分类和手法94-103

    小结103-105

    第4章 互文单位信息损失、传译及其补偿105-140

    4.1 信息损失理由106-117

    4.1.1 语言系统106-111

    4.1.2 互文百科111-114

    4.1.3 作者有意设置互文障碍114-117

    4.2 互文单位信息传译策略117-129

    4.2.1 语义层互文单位118-120

    4.2.2 元符号层互文单位120-125

    4.2.3 元元符号层互文单位125-129

    4.3 互文单位信息补偿129-136

    4.3.1 翻译注释129-134

    4.3.2 改写134-136

    小结136-140

    结语140-1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