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重塑创业型视野下校园文化重塑和建构前言

关于重塑创业型视野下校园文化重塑和建构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32178 浏览:1457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鲜明的创业文化是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特质,也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特征、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客观反映。在创业型大学视野下对校园文化进行重塑和建构,要以创业特质为核心,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并在特色品牌建设、师生主体作用、文化载体功能和社会化合作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重塑;策略
1009-4156(2012)11—108-03

一、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特质

大学校园文化,就是大学人在大学校园各项活动过程中所共同营建,并通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风气、校园影响环境等所蕴含、表达或体现出来的一种层次较高的精神品质。毋庸置疑,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事实上,每一所高校在其创建和发展历程中都十分注重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区别不同高校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客观上也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所倡导的大学精神。因此,创业型大学也应该有着属于自身而区别与其他类型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质。
一所学校要称之为“创业型大学”,正如伯顿·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中指出的,五个要素是不能再少的最低限度: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一个拓宽的发展;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一个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一个一体化的创业文化。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创业文化的整合和确立不仅会对培植大学的个性和特色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会形成全新的价值观、理念乃至信念,而这些价值观、理念和信念对于大学成功地进行创业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鲜明的创业文化构成了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特质。而正是这种具有鲜明创业特质的校园文化,使得全校师生对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有着强烈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

二、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架构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文化质态的视角考察,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一般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维度。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得以传承的保障;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标识;行为文化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对于创业型大学而言,要紧紧围绕鲜明的创业文化这一核心特质,在以上四个文化维度中对自身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进行重塑和架构,赋予其新的内容。

(一)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

一所高校的精神文化体现了其办学宗旨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它从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师生的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创业型大学赋予了传统大学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践,它所追求的学术创业化和知识资本化并不是简单的商业态度和私利追逐,相反,而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建设为己任,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由此可见,创业型大学不仅依然保持和行使着自己的基本职能,而且正在使这些职能在自身不断追求创新、创业与创优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和延伸。因此,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创业型大学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确立教育发展观,更需要以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践行真知、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来引领学术发展。

(二)体现创业魅力的制度文化

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是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的规则和规范,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建设创业型大学,除了一些基本的规范准则,还需要从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科研提升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社会资源拓展机制以及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人手,制定出符合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育适宜创业的良好氛围的有关制度,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于创业活动之中,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创新、鼓励知识市场化和帮助人才创业的制度文化。

(三)激发创业活力的物质文化

高校的物质文化是由基础及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等实物形态构成的,包括校园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创业型大学建设都是在原有大学基础上的转型发展。因而,在物质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文化的建设上,可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基础上,以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愿望为目的对校园环境中的个别细节和局部做出一定的规划和调整。而在教学科研设备和办学条件上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符合创新研究和创业活动的需要,让师生的创业活力在更便利和适宜的环境中得到释放。

(四)乐于创业实践的行为文化

高校的行为文化是集体或个人自觉呈现出来的行为表现,可以被外人所直接感受到的一种“活”文化。强有力的文化根植于强有力的实践。创业型大学的行为文化是在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和体现创业魅力的制度文化的引领和感召下的实践文化,是将精神文化内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使广大师生的创业活动由原来零散的自发行为真正转化为持续的自觉行动,真正形成人人关心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原则

确立鲜明创业特质和体现创业内涵的校园文化对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创业型大学视野下对现有校园文化的重塑与建构,还必须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依然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每一所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典范。创业型大学所倡导的种种知识资本化和产业化的活动,都是激励广大师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创新过程,其目的都在于增强大学的研究和教学能力,提升大学的学术性,而与那种急功近利的为创业而创业的做法是不相容的。因此,创新性是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和把握的重要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创业型大学建设离不开拓展的发展,学术创业化和知识资本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高校开放办学理念的最好体现。因此,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理应坚持和贯彻开放性原则,将开放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要主动加强大学、政府、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教师的创业活动能够更加融入社会,贴近市场;要坚持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鼓励百家争鸣,学有所长,不断延伸自身的怎么写作领域;要重视社会实践的环节和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要有宽容失败的创业胸怀,使师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够持续而蓬勃开展。

(四)实践性原则

创业型大学具有鲜明创业特质的校园文化,应处处体现基于实践、善于实践、归于实践的信念和价值观。而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态度和行为,是与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初衷格格不入的。

四、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策略选择

一般而言,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思想道德导向、激励创造、整合规范、生活调节和示范辐射等基本教育功能。毫无疑问,在创业型大学视野下对校园文化进行必要的重塑和建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作用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其育人功能的实现,从而更好地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

(一)彰显特色,树立品牌意识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永恒主题

精品化和特色化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更易于深入人心而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也更易于受到关注而使其育人功能得以强化,也更易于受到保护而使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而对于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提炼与创新,既要善于从原有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总结、提炼出具有闪光的文化传统,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又要在吸收国外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高校所属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的学科特色与学术特征,不断培育具有学科性质特点和探索科技发展前沿的创新品质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强化主体,实现全员参与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前提

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每一个质态文化的形成都强烈地依赖于领导者的坚定认识、管理者的有力推动和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而要有效地实现全员参与,前提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育主体,在强化其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实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最终能“内化”为其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学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应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处理好学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切实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植。要通过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保证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则应更多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不断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的相关政策,在各种评价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及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有关制度中体现创业型大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引导教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竞争中施展才能,实现价值。另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主体互动,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虚实结合,强化载体功能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

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平台,包括教学科研场所、仪器设备、文化活动设施等实物平台和校园媒体的数字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物载体是广大师生开展课外活动尤其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要通过开放实验室、聘请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手段,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引导并支持学生参与到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以及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中来。要发挥学生社团,特别是科技类和创业类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以科技发展前沿报告、科技展览、我的创业故事、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普及性和深入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拓展实践能力,提升创业本领。同时,要注重发挥校园媒体的整合作用。在做好报纸、校园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文化载体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关注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型媒体平台,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用典型的创新创业事例来感染人、激励人,发挥好校园媒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使校园媒体成为引领创业文化的有效平台,从而促进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

(四)优化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

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开发新科技、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产业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大学本身、地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为终极目标是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任务。因此,在开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和优化学校内部现有资源,并不断拓展外部的社会优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与发展是构建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条件。一方面,学校应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开放校内实验实习场所,为师生提供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和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使他们能方便地参与到丰富多样的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学校要广泛寻求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本着合作共赢、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怎么写作和设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与创业见习基地,以及聘请校外知名的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学术和创业导师,鼓励校外机构和企业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形式,积极挖掘社会优质资源,不断拓展外部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既有利于学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文化的实践,又有利于学校在创业师资、资金和平台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的持续、健康和蓬勃开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