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改革 >谈述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

谈述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14284 浏览:589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之林。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参透创造教育思想;交给学生创造的方法。相比其他学科,作为有“思维的体操”之称的数学,拥有着实施创造教育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绝对优势。
关键词:课堂氛围;创造意识;思维品质;学生自学;鼓励性评价

一、营造轻松活泼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能过于紧张,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看一看,下面哪些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其中,一算式为5+5+5+3,练习时,有的同学说加数不相同,不能改写为乘法算式;有的同学说可以改成5×3+3;有的说还可以改写成5×4-2,我热情地表扬了这几个同学。学生在这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勇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课堂上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创造意识

数学是一门极具学科特色的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例如,在讲“能被三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知道能被三整除的数,学生很快报出了一些常见的两位、三位数,这时老师随便说出几个能被三整除的复杂的数字,让学生检验,果然都对,这就成功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学生便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这些数字的共同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

三、深挖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造思维品质

在讲“圆的周长”这一章时,让学生边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边思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多一些?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虽然省时、省力,但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失去了主动探索新知的。开放性提问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可以多种多样,给学生创设一个思维的空间。当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他们一样,数学家祖冲之研究的结果也和他们一样时,他们会获得极大的满足,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心地设计开放性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培养。

四、举一反三,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步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
习题1 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
习题2 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保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创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创作有新颖独特的一面,也往往有不完善甚至错误的一面,但这都需要学生费一番思考,因此,对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不完整甚至错误的思维,不要轻易地否定,更不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应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无论在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提供一种可贵的品质,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拥有创造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