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政治工作 >衔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系统教育衔接理由

衔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系统教育衔接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19483 浏览:849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某,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讨、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论述课是学校阶段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由此,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融入学校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接受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该论述系统,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其健康成长,树立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联系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的现实境遇及未来进展。考虑到高中及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此,加强这两个阶段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衔接工作,对青少年学生更好理解国情世情、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加强学校阶段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衔接性探讨,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探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极具战略作用的探讨工作。在导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及其教育相关探讨进行综合浅析,并以现阶段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为探讨载体,梳理浅析当前普通高中和本科高校思想政治论述课程中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中有着的教育衔接不足:教材内容具体,但全面性规划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明确,但层次性不够;教学目的明确,但有效沟通不足;教育动机不当,导致对思想政治论述课的认识有着偏差。面对既存的不足,笔者试图提供若干提升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整体把握,实现教材内容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把握目标,实现思想政治论述课程的层次性;加强校间交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转变错误认识,实现教育目标有效衔接。关键词:普通高中论文本科高校论文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论文衔接论文

    致谢4-5

    摘要5-6

    Abstract6-8

    一、导论8-13

    (一) 不足的提出8-9

    (二) 探讨目的和探讨作用9-10

    (三) 探讨近况与进展走势10-13

    1. 有关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的探讨10-11

    2. 思想政治教材中关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衔接不足的探讨11-13

    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概况13-21

    (一)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13-15

    1.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内涵探讨13-14

    2.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来源和特点14-15

    (二)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15-19

    1.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地位15-16

    2.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价值16-18

    3. 学校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18-19

    (三) 实现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有效衔接的作用19-21

    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近况—基于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教材的浅析21-33

    (一) 普通高中阶段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近况21-24

    1. 对《经济生活》的浅析21-22

    2. 对《政治生活》的浅析22

    3. 对《文化生活》的浅析22-23

    4. 对《生活与哲学》的浅析23-24

    5. 思想政治教材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梳理浅析24

    (二) 本科高校阶段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近况24-29

    1.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浅析25

    2.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浅析25-26

    3.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浅析26-27

    4. 对《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概论》的浅析27-28

    5. 高校思想政治论述教材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梳理浅析28-29

    (三) 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衔接情况29-33

    1. 教材内容具体,但全面性规划不足29-30

    2. 课程教学内容明确,但层次性不够30-31

    3. 教学目的明确,但有效沟通不足31

    4. 教育动机不当,导致对思想政治论述课的认识有着偏差31-33

    四、对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教育的有效衔接的倡议33-36

    (一) 整体把握,实现教材内容系统的完整性33-34

    (二) 准确把握目标,实现思想政治论述课程的层次性34

    (三) 加强校间交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34-35

    (四) 转变错误认识,促使教育目标有效衔接35-36

    结束语36-37

    主要参考文献37-39

    个人简历及参与探讨课题3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