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中学德育 >农村中小学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进展

农村中小学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6207 浏览:147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首先是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必须深刻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再次要弄清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又是什么;最后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有选择、抓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校 文化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正成为优化学校教育软环境,有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理论认识不足或思想重视不够,一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仍停留在浅层的学校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层面,而没有真正通过学校价值观这一核心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内容的培育和引领,使学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师生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构建和有效开展。

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必须加强开展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必须深刻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怎么写作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而学校恰恰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传播文化的基本职能,还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袁贵仁部长曾精辟地指出:所谓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史,都会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它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积淀并传承的思想观念、规章制度,以及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因此也被称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这不是仅靠单一的教育手段所能够完成的,只有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奏效。在这诸多因素中,文化的影响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课堂教学相比,学校文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它既体现在外在的物质环境中,又体现在内在的思想观念中,让人耳濡目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之,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能为中小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实现中小学教育目标提供新的视角。学校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针对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文化,直接怎么写作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文化的这种作用与中小学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相一致。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再局限于只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甚至只是娱乐活动的狭隘认识,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充分了解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校文化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许多学校修建得气势恢宏,充满现代化色彩,但是却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多有发生。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对目前的现象感到困惑:学校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精神却振作不起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工作,不难发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的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教学教研质量、学生行为规范等因素,唯独缺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学校文化的研究,导致学校办学没有特色、学生发展缺少特长,教育管理功能低效。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精神文化偏差严重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精神意识,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导致精神文化偏差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学校领导在办学理念上缺乏研究,往往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定位的高度上认识。
(2)在学校精神培养上,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目标。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校风的建设与培养取决于校训的制定。校训往往是凝聚几代校园人思想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办学发展和特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它需要几任领导甚至几代人的探索研究,才能形成稳定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校训。然而,目前中小学校的校训在内容上几乎千篇一律。办学模式雷同,千校一面,学校领导抓校园基本建设多、抓升学率多、抓学科竞赛多、抓校园环境整治多,唯独抓学校文化整体建设少。
(3)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上认识不到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能教出好成绩就是功劳,升学率高就是贡献的思想,至于研究如何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则考虑得不多。

2.制度文化僵化严重

制度文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管理的规范和约束方面,存在太多僵化、相似和无效、非人性化状况。
(1)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上级对下级管得过死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形成特色文化。
(2)现行管理制度老化。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内容缺乏创新精神,不能与时俱进,许多条条框框对目前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3)规章制度建设形同虚设,缺乏人性化。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管理体制和督导检查评估机制的不完善、低效率有直接关系,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3.文化建设重心失衡严重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已慢慢得到重视,但许多学校仅仅强调了物质文化的建设,对精神文化的理解及建设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一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最容易被人们接受,人们愿意去做;精神文化通常具有一种顽固的排他性,不容易形成,也不容易改变。但精神文化制约着整个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二是学校领导习惯于抓“形象工程”,热衷于校园的基本建设。但是,学校的灵魂不是气派宏伟的高楼大厦,而是蕴藏其中的校园精神文化。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