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政治教学 >对于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对于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30348 浏览:135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研究得出:石家庄市民俗体育资源丰富,多以游艺、民间杂技、竞技和民间舞蹈的形式存在,且以民间庙会、岁时节令为表演平台。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须在经费保障、人员培养、平台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
关键词:石家庄市; 民俗体育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1006-3315(2012)10-170-001

一、民俗体育研究现状

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1989年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2003年10月在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在我国,2005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等一批有识之士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一项旨在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强调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保护好散布于民间的各族人民创造和流传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民俗体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民俗体育研究主要从民俗体育的定义,民俗体育的分类及特征研究,民俗体育的功能与价值,民俗体育的起源、传承、演变,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开发或者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对于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日益边缘化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多数学者以民俗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也有学者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的区别与关系进行分析,多数研究从基本概念的源头探索他们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明教授长期从事体育人类学研究,以他为首的华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联合调查队对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其最大的贡献在于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人类学(体育人类学)的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二、石家庄市民俗体育生存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已收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体育项目以武术为主,其他项目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石家庄市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如:灵寿县南托雷氏武术和抬阁、正定县正定高照(中幡)、井陉县南良都斗火龙、微水武术和梁家鹦垴拳、赵县何庄武狮、石家庄市桥西区南花园民间戏法都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地访谈中了解到,相当多的民间竞技、技艺都是口传身授,但随着传承人的去世也失传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生长土壤是农耕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增快,很多项目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处于失传的边缘。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民俗民间体育又焕发生机。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将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2.发展乡村体育旅游,将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亮点加以推广。

3.加强与学校合作,培养传承人,扩大受众范围。

4.成立专门组织,建立专项基金。

参考文献:
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8
韩志芳,马成秋.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3]李静体,武建征.近代以来河北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