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学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与对策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与对策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4313 浏览:113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国际收支规模不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断扩大,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着重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 双顺差政策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反映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成因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1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
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保持着双顺差的局面,由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截止至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2011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更加活跃,全年国际收支规模较2010年增长22%。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预计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总体保持顺差格局。持续的双顺差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正面影响,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近年来与欧美国家不断加大的贸易摩擦就是其一。
2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成因分析

2.1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导致的国内失衡

根据两个国家跨时期的消费、投资选择模型。经常项目余额取决于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即CA=S-I(CA代表经常项目差额)。由此可看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那么经常账户的顺差就不可避免。长期以来,中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高储蓄,低消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高储蓄引发高放贷和高投资,由此产生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还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医疗成本过高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储蓄观念在短期内也无法改变。

2.2中国的外贸经济结构导致的国际失衡

2.1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推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余额走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外汇短缺、资金不足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以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制定和实行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等措施鼓励扩大出口。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通过谈判又取消了一部分贸易壁垒,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措施的实施,以及贸易体制的形成,使得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2.2发达国家在华投资数额不断增加

良好的基础生产设施、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来华进行投资。这些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部分属于贸易加工型企业,进行外向型生产,即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最终销往国外,这种生产方式显然带来了贸易顺差。此外,外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到我国投资,直接推动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走高,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又将经常项目的顺差越推越高。
3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3.1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

中国储蓄率过高与中国居民的传统观念相关,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完善有很大的联系。目前,我国存在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近年来不断走高的房价也使得中国居民不得不为写房积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长此以往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稳定。政府应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医一疗、养老体系的建设,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此外,还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机车建设水平,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怎么写作,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双管齐下,增强居民的购写能力,减少出口与进口之间的缺口。

3.2改变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进口,如降低关税、出口退税等,但是却一直忽视了进口,所以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相当大。我国应着眼于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力求通过国内消费增长和真正的技术进步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其一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挥税收和关税的调节功能,取消“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必要时对资源类产品征收出口关税,通过进口税收的减免引进国外核心技术。二是加强引导外资产业和区域投向。建设起健全的投资约束机制。三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对资源能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设立最低工资制度以加强劳工保护。

3.3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等加工贸易产品。中国的贸易顺差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加工贸易。实践表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加有利。我们也可以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做法,在不影响国内出口、就业及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一部分企业将后续加工能力转移出去,以带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加工设备的出口。2010年后国内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这说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使用率已接近极限,此时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采取其他措施增加收益,如转向国外投资。

3.4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

中国长期的双顺差很程度上与人民币的汇率被长期低估有关。2008年4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为7.01。截止至2012年7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682元。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幅度相对缓解,但巨额的外汇储备仍然使得人民币面临着不小的升值压力。政府应实行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政策,以抑制投机压力,稳定预期升值。并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得市场调节更为有效,汇率能真实反映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当投机资本大于流入时,汇率能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作出充足的反应,可有效减少投机资本流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陈永昌黄振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对策分析.
[3]谢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