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广告设计 >探究歌曲《孟姜女》艺术表现形式

探究歌曲《孟姜女》艺术表现形式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23910 浏览:1083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孟姜女》是根据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成功改编的一首经典声乐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作曲家王志信众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 歌曲《孟姜女》 艺术表现 创作特点

一、作品分析

1.作品的创作特点

王志信创作的作品选题独特,风格立意。歌曲也能充分发挥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如《孟姜女》整首曲调流利、柔丽、深切、默示细腻、结构严谨,整个乐段运用典型的启承转合式的方整性乐段。作曲者在原有的民歌中加入现代的人思维方式与想法,使原有的音乐更让人震撼,无论从创作手法和立意上都打破民间民歌的四句歌谣曲体结构式,极其丰富地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原作品重新编排与剪裁,从而成为四个段落。第一段是原民歌曲调,曲调流畅、真挚,讲述了孟姜女夫妻离别情景。第二段从“夏夜里”开始讲述着孟姜女对丈夫日夜思念的情怀,随着音乐的递增情感的高涨,曲调也显得凄婉幽怨。第三段由G调转为F调叙述了孟姜女思念丈夫而为丈夫缝制御寒衣的情景,深情切意地娓娓道来,语气缠绵却不少凄凉感。而曲调中的小停顿好似喉头哽了一下,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急促的伴奏,结合戏曲的“紧拉慢唱”手法“大雪纷飞……”进入了被转成降B调的第四段,独特的一字多音增添了紧张,悲痛之情。最后一句反复吟唱“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节奏由一字一顿到逐渐紧凑再到充分地铺开,孟姜女极端受挫,失去丈夫的哀思之情,推向最高而扼腕谢幕,将孟姜女的怨妇情结全曲高扬,令人深感其血泪之悲之怨,其情其理无不使然。

2.作品的风格

王志信作品有浓郁的中国“民歌味”,但其中又不缺乏艺术歌曲的特点,地方特色浓厚,有强烈的民族性,较好地体现原汁原味,表现历史文化特色。

3.作品的民族性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大量地选用具有普遍影响的民族音调、曲艺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通过节拍、节奏形态的变化,并借鉴吸收西洋创作技法塑造音乐,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在民族声乐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作品的艺术表现

声乐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它的实现一定要靠所有演唱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默契配合,并带有自己特色的解释和处理,使其音响化和形象化。它的效果应使观众注意力集中,入境、感动、情绪上共鸣,使观众欣赏声乐艺术的同时,受到艺术感染,得到美的享受。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它由词曲作者赋予。
1.春
歌曲《孟姜女》全曲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基本上是原民歌调,讲述了孟姜女夫妻分离情景。正是新春,本该是全家团圆的好日子,可“孟姜女丈夫去造长城”,其曲调稍慢,情感委婉,极其哀怨,羡慕人家夫妻团圆聚,自己却独守空房,心中不由暗含心酸。李耀伦先生所译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曾载有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一段话:“总谱上标志是忧伤,是几分忧伤?哪几分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去作判断。”有造诣的艺术家总是以认真研读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者原始情感为出发点,从而实现对作品的认知和提高、再现,表现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及情节所在。
2.夏
歌曲《孟姜女》第二个段落是原民歌的加工与发展,诉说着孟姜女愿与丈夫相会而渺茫无助的悲怨之情。“孟姜女望长城,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其曲调流动渐慢,唱词凄凉哀诉悲伤,一种无助思念的情感油然而生。歌唱者在演唱这段的时在处理上面要比上一段更有流动感,这样才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3.秋
第三段“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曲调有所转变,经过间奏由大调(G徵调)转为同主音小调(F羽调),使音乐变得更悠远,再加上歌词有种无比的凄凉感。“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针是情”。叙述了孟姜女为丈夫缝制御寒冬衣的情景,深情切意娓娓道来,却少不了凄凉之感,语气缠绵、含蓄。
“音乐是时间艺术,歌曲旋律是由音符组成的,是由长短不同的音符按着节奏和节拍规律组成旋律”。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对音的长短感受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当第三段多次出现的休止符时就要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休止符呢?一般来说,出现休止符的地方是用来换气的,可本段休止符出现的位置却在句子的中间仅有一拍或半拍休止符暂短却不能换气,通常这种休止符的作用是表现情绪非常激动,情感深沉,荡漾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歌曲《孟姜女》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却因为感情到深处无法顺利表达。因而出现哽咽,那种抽泣中停顿,心情澎湃脑子突然空白,需要思索一下方再说下去的复杂、激烈的心情,此时不仅声音突然停顿,气息也暂时屏息。这种短暂休止符如处理得好,演唱时便会出现感情的火花,既感动自己又抓住观众的心,真正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这段中“再把心头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絮进寒衣伴君行”有个重复的一句,演唱者在演唱这段时要比前面的情感更坚定一些,更激扬,此处的渐强符号(f)就更能表现出孟姜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随着渐慢的旋律就更能投入自然的情感,结合气息的运用和叹息的唱法使这段更富有音乐的流动感。
4.冬
随着孟姜女情感世界的不断深化,音乐层层递进。到了曲子的第四段,也就是作品《孟姜女》的所在,伴着急迫的类似风雪声的间奏,演唱者的眼前应该有这样一幅画面:孟姜女拖着长衣,泪洒满面,眼神急切,焦急不安全刻在她那美丽的容颜上,在长城上无助地奔跑寻找她的丈夫。有了这幅画面的时候演唱者才能更投入。就像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去说明,我要说的力量是感动听众的才能。”所以艺术需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大家。
第四段中融入我国戏曲的板腔音乐的表现手法,运用紧打慢唱的摇板音乐,在一个全新的调性(bB徵调)上再现节奏,深化音乐主题。紧拉慢唱的高亢拖腔,给人一种悲愤激烈奔流直泻的气焰,此时气息应节制在丰满的基本上,流速加速,上下贯通感受尤为重要。这样精心的设计和大量的音程大跳的出现渲染了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强烈艺术感。当然,演唱者除了演唱技巧上的运用外,更为重要的是情感的重要性,要如实真切。就音乐而言,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的艺术,要拥有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性、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
曲中的这个“年关过”共有16拍,单一个“过”字就占8拍,有些人为了突出这段孟姜女寻夫心切的心情,就用很生硬的声音演唱,当唱到“年关”这两个字后,用很亮的声音唱“过”字,结果气息拖不够8拍不说,整句给人一种生硬、不流动的感觉,破坏了原有的那种心急如焚的感觉。所以“过”字的处理应该是由强——渐弱——弱——渐强——强的过程。在技巧上,气息可以随着音高的逐渐上动,气息点下移;气息点越下移,声音就越饱满,振动幅度也就越大,这样更突出作品的意境。
歌唱的情感需要酝酿,而情感的酝酿离不开声乐作品,作品是声乐感情表现的依据和基础。歌者在演唱的时候首先应仔细分析歌曲的时代背景,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必须了解歌曲的风格,根据风格正确把握它的情感,风格是作品的声乐情感的前提条件。再次掌握良好的演唱技巧和策略,注意基本素质的训练,为歌唱的情感创造最佳的条件。歌唱的艺术表达永无止境,情感的表达分寸更是微妙。所有的歌唱者都有不同的情感与经历,所以在艺术的处理上有无不同,但是其思想情感不离其宗。他们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对一首歌曲的分析,从创作时代、作家风格、特点、歌词、曲调、伴奏、和声等进行综合研究,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与发展,并使自己受到感染,然后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地进行演唱与发挥。不论我们拿到什么样的作品,都必须了解作者,分析作品的风格、创作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必须慎重地学习考虑歌曲中的每个乐句、每个音符,体会其情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对于观众的活生生的人的机体来说,没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演唱者必须把自己放入作品中,深刻体会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悲痛之情,这样才能把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其自己的形体、眼神、手势、表情和饱满的情绪才能感染自己感动听众,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其中的三昧,实现陶冶情操,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