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公关学 >网络新闻导语两极化趋势

网络新闻导语两极化趋势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23116 浏览:1068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包括导语写作在内的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相比发生了变化,也逐渐开始有了特色。网络新闻导语呈现出地位强化趋势和功能弱化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闻导语强化弱化
从报纸“上网”开始,网络便真正成为了大众新闻传媒。最初出现在网络上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从报纸上直接“搬”来的,并没有专门为网站采写的新闻,更别提适合网络新闻的写作格式和写作特点。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开始飙升。
网络媒体如此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而海量的信息不仅影响了受众,也反过来影响了网络媒体本身。网络新闻在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等方面与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新闻有着明显不同。受众对网络新闻的接受具有相当强的功利性和选择性,他们在浩繁的网络新闻中搜寻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为适应受众的接受需要,一些网络新闻的作者和编辑逐渐有意识地摆脱报纸新闻写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合网络新闻特点的写作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写作模式。
对于传统新闻写作结构来说,导语、主题和结尾是组成新闻正文的三要素,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作用表现在反映新闻要点与轮廓,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换句话说, 一则新闻的导语是否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将直接关系到该新闻的受关注程度。
对于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媒体来说,以前根植于记者和编辑观念中的新闻写作原则已经发生了变化。网络新闻的组成要素更为复杂,原有要素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语的写作也体现了这一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新闻中形成两极化发展趋势。

一、导语功能弱化趋势

导语变化之一是其功能弱化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归于两点原因:
首先,网络新闻的接受方式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传统媒体可以说是由受众主动去接近以获取其传播的信息,而网络媒体则是主动向受众提供大量的信息,供读者筛选阅读。其次是受众阅读心理的变化,由于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而一般新闻网站首页提供的大多是新闻标题,因此,标题的内在信息性以及吸引人的程度成为了受众选择网络新闻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受众屏幕阅读的心理特点,网络编辑开始更加重视标题的制作,而对导语并不在意。
部分网络新闻对导语制作要求十分宽松,其写作要求淡化。有些报道甚至没有导语,原本导语应该具有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标题取代。如凤凰网2011年6月14日的一篇报道,题为《马云披露与雅虎谈判进展 称双方“带着情绪”在谈》,正文首段则为“马云首次主动召集凤凰网科技等媒体就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做详细沟通,就在前一日,马云与财新总编辑胡舒立激辩契约精神,马云称将给公众一个更好的交代。”在该篇报道中,首段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并没有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涵盖在内。在这里,标题倒是很好的行使了其职责,清晰的提炼了文章最关键的要素,也足够吸引读者。
还有一些网络新闻虽有导语,但导语内容并不突出,也不具有特色,更像是对标题的简单补充。以腾讯网2011年6月25号的一篇财经新闻《33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7月下调柴油航油零关税》为例,该报道的导语为:“财政部昨日下发通知称,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这则报道的导语相比标题,并没有多出多少信息点,只是对标题进行了些许补充。
通过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部分网络新闻中,导语的功能相比较标题而言,呈弱化趋势。快餐文化导致的“标题党”现象虽然不值得多加肯定,但也确实说明了一些问题。网络新闻记者和编辑越来越重视标题吸引人程度。

二、导语地位强化趋势

网络新闻导语的发展趋势是两极化的,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看到部分新闻的导语功能弱化,被标题取代,但在另外一些新闻中恰恰相反。我们都说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凤头”“猪肚”“豹尾”,新闻报道也是这样。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今,标题的重要性越来越上升,超越导语的地位,但是导语相对于正文中间部分,其地位也被提升了。因为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即使做得再好,但由于字数限制,它只能起到抓住人眼球的作用,提供的事实不全面也不细致,受众必须看到新闻正文才能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有学者将网络新闻写作形式定义为层次化写作,这是根据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定义的。与印刷媒体一次性地将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当受众浏览网页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主页上的新闻标题,其次通过点击进入正文的层次链接,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的阅读。这也就解释了上文中为什么新闻标题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导语。因为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层次,具有引发受众阅读的决定性作用。而接下来的第二层次便是我们要说的导语部分。阅读导语部分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网络新闻受众的整个阅读行为。对现今不少网络新闻受众来说,自己的阅读行为常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常结束于导语部分。换句话说,在以强调第一时间、快速了解信息为特征的网络媒体里面,除去创作一个足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标题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写作一个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的导语。
好的导语是一篇新闻的第二张脸。以凤凰网2011年6月22日的一篇社会新闻为例。新闻标题为《男子抢救77小时后不治身亡 因超48小时未定工伤》,基本涵盖了文章的最核心内容,但要想了解细节内容的读者点开此标题链接,便会看到这样的导语:“在普通人看来,一个人停止呼吸,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刘海在被抢救到35小时时就停止了呼吸,后又借助呼吸机“呼吸”了42小时,直至被抢救到77小时时宣告死亡。那么,刘海是在被抢救到35小时那一刻死亡的吗?还是在抢救到77小时那一刻死亡的?而对刘海死亡时间的认定,直接关系到一笔巨额赔偿,这一案例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死亡界定的争论。”该篇报道的导语属于悬疑式导语,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做全文开头,使导语更能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如何发挥网络新闻导语的作用

在网络新闻层次化写作的今天,导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强化了。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其适宜于网络新闻的阅读呢?笔者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归纳了三个基本方法:
首先,精心构思,灵活写作。网络新闻的导语也应该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里,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有学者认为,由于网络受众扫描式阅读的特点,网络新闻更适合采用直接性导语,立刻告诉读者报道中最重要的信息,让读者抓住事实的本质。但笔者认为,某些延缓性导语用一些精彩语句或者简洁有力的内容,作为后文的提示或铺垫,以此引起读者兴趣,也未尝不可。2011年6月25日凤凰网社会新闻登出一篇文章,题为《幼儿园女童被反锁教室受惊不愿上学老师不知情》,其导语为:“2000元可以做很多事,但它对抚慰孩子幼小心灵的惊恐和害怕,能有多大帮助呢?本周三(22日)傍晚6点30分,2岁半的琪琪在幼儿园放学后,被反锁在了教室里,而专门负责接送孩子的老师却毫不知情。最终,幼儿园向家长赔偿了2000元。”该导语用了一个反问句开头,引出后面的部分,即使不算是延缓性导语,也不是直接性导语。但这样的导语也很巧妙,用数字概念引出后文,也表达出了一种隐晦的情感倾向。
其次,在追求新闻“抢眼”,以及某些社会、娱乐新闻“爆料”的同时,必须遵守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必须和事实以及新闻主干部分内容相符合统一。就目前的网络新闻而言,过于夸张造势以至于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导语还很少。但随着网络新闻走向成熟化以及更多新闻类网站的建立,一些导语会不会走上类似于“标题党”这样一条路,值得人们警惕。
最后,当新闻的主体内容很难被提纲挈领地把握时,编辑也可以把导语与主体部分相融合,在不伤害总体文章结构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使用导语,或者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格式。以6月25日网易财经频道的新闻《奶业“大炮”曝行业内幕称九成奶不是来自草原》为例,该报道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告诉你个秘密。6月21日中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丁棉偶尔会这么开头,讲些奶企“内幕”,但出于谨慎又让记者不要公开。”
我们甚至可以不把这样的开头当做导语,而是巧妙地以记者的视角,以采访这一事件为开头,“秘密”二字极能引起读者兴趣,也和下文内容紧密相容。在某些新闻报道中用这样的开头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①杨剑虹,《网络新闻写作特点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5)
②顾宁,《网络新闻导语写作的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几个问题》,《记者摇篮》,2006(2)
③马海霞,《试述网络新闻内容的写作技巧》,《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④邓炘炘,《网络新闻导语的构思和修改》,《新闻与写作》,2006(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