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业务 >创新须抓要点:网络新闻微访谈精髓是传受换位互动

创新须抓要点:网络新闻微访谈精髓是传受换位互动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7922 浏览:252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名家简介
邓炘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曾在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国记协、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华声报电子版等机构怎么写作任职;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研修。主要著作:《网络新闻编辑》(2005年)、《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2005年)、《东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革研究》(2006年)、《网络新闻编辑教程》(2013年)等,发表专业学术文章数十篇。
摘要:本文以“旭明侃”为例,观察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中名人坐镇主持访谈节目的传播现象,并对网络平台、访谈主持者以及网民参与等多元交互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认为,国内网络媒体在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时,面对传受关系远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复杂局面,简单模仿名人上电视的主持和传播形式,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其次,在网络微访谈活动中,如何处理主持人、嘉宾和网民的话语权力分配。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本文观察的实例来看,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尚处在初步的摸索和尝试之中,许多环节还在磨合中。最后,国内网络媒体分别从各自不同的单媒介传播优势进入网络环境,“从单到多”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有性质的重大区别,业界对多媒体网络新闻怎么写作运转的特点和形态还需扎实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网络新闻 访谈 互动 微博 王旭明
“旭明侃”是人民网2013年期间在人民微博平台上新创的一档访谈类栏目,从2013年3月4日至15日总共推出十期节目。这档微访谈节目由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担任主持,每期节目围绕一个话题与嘉宾、网民展开三方互动交流,在今年期间成为主打。
人民微博始于2010年2月,2011年7月创新须抓要点:网络新闻微访谈的精髓是传受换位互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试水微访谈;2012年,微访谈形式进入其报道阵列,设立网民通过微博与政协代表直接交流的“直通大会堂”栏目。2013年的“旭明侃”不但着力突出微访谈形式,更专设主持人,显示创新力度。
请名人坐镇,是人民网2013访谈式报道的一大特点,如孟非的《非要点评》,曹景行、王旭明、曹林三人的《一说到底》等,都体现这种思路,其中尤以“旭明侃”最为重头。王旭明是时下网上网下的媒体名人,有长期新闻从业经验,更能娴熟运用及应对媒体表达。他的出场可明显提升传播影响力和受众注意力。不过,这种名主持和微访谈的直接叠加,是否就是优化新组合呢?换言之,新闻名人主持微访谈节目,能否产生倍加的正效果呢?本文以此为例探讨网络微访谈的特色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传播样态创新理由。

一、访谈主持人的权力地位

在“旭明侃”中,主持人占据主导地位。
每期节目开场时,王旭明首先介绍嘉宾,热身暖场并引领话题;在访谈进程中,他不断提问嘉宾,推介网友理由,把控话题走向,推动讨论深入;最后结束时,他做总结提炼,归纳要点,一切驾轻就熟毫无困难。如此一来,主持人在微访谈形式中的分量地位陡然提升和强化,不知不觉间转变了微访谈的传播模式。本文发现:在微访谈中,主持人走到前台唱主角,必定会“抢戏”,把原本作主角的嘉宾主角和活跃的网民推到一边,压抑了嘉宾和网民的直接互动和直接对话。
统计观察显示,“旭明侃”节目中的嘉宾直接回复网民理由的次数普遍偏低(除第四期外),而主持人的理由的平均回答率达到65.64%,占据了网民与嘉宾互动的大部分时间。同样,在访谈中,网民获得回答后,只有1

2.77%的追问能再获答复;而主持人王旭明在连续提问上具有明显的把控优势。

当然,“旭明侃”的名称从一开始就赋予主持人极大优势,王旭明在访谈中的核心地位,足以让嘉宾必须向他靠拢和倾斜,网民不得不退居次要位置。

二、嫁接微访谈方式的局限

国内微访谈始于2010年的新浪。它的基本模式是从网络论坛访谈中脱胎出来的。微访谈的新颖之处在于网民参与时使用微博方式,这使得论坛话题平台和被访者不再是唯一的和最终的信息流的交聚点;网民在向嘉宾发言的同时,也可以有网民之间的横向互动。微访谈的主持人功能通常很弱,或者根本不设置。经常是微访谈嘉宾直接面对广大微博主的提问,既担当以一对多的被访者,也是所有聚谈活动的一分子,只不过是更主动、更活跃和更突出的一分子而已。
一旦强化主持人地位,所有微访谈的运转都将为之转变。本文发现,十期“旭明侃”涉及到房价、教育、医疗、收入分配、政治改革、、环境污染、文化发展等广泛而热门的主题,与人民网“2013年调查+大热点”的重合度很高。这说明“旭明侃”选题与网民的普遍关注焦点基本一致。
不过,话题虽有热度,但由于它们大都比较宏观和原则,放在微访谈环境中处理,互动和交流难免泛泛而谈,讨论和访问经常勉强落脚到回答或未来的期盼上,缺乏实质效应。许多话题牵涉面太广,普通网民不可能深入了解,不是不知如何提问,就是提问分散无法集中讨论。普通微博用户在参与前提上先天不足,一问一答的交流又要限制在140字的范围内,实在难度太大。每期“旭明侃”的时间设为一个小时,加上微访谈是一种时序性的打字交谈,除去选择或斟酌理由以及打字时间的消化,有效访谈交流时间不长。许多节目结束以后,理由仍然没有搞清楚。

三、“名主持+微访谈”的传播作用

超脱地旁观“旭明侃”,发现它的传播模式框架更像广播、电视访谈类型。它有主持、嘉宾和受众三方参加,主持人是掌控的主角,主持和嘉宾之间的互动是核心环节,网民的提问和参与只作陪衬。这点从前述的话语权力分配分析中已经可以看清。自然,除了访谈过程以外,个体网民可以对访谈内容中的某条微博跟评或者转发,以参与或表示态度意见,即网民评论或转发主持人的“评”或“问”,网民评论或转发嘉宾的“评”或“答”,网民评论网民的“问”等。这些内容都被缩写为微薄下方的数字。但是,具体观察“旭明侃”节目,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网民留言,都没有形成与微博主的互动。这又与开放听众短信互动平台的电视访谈没有什么大区别。受众的反馈只对主持人,并受主持人把控,更广泛横向的传播互动无法发生。微访谈通常在运转时长上享有自由度,可以较长时间驻留,方便网民和嘉宾互动参与:微访谈如果设立主持人,可以一种活跃的微博主身份,经常关注和参与微博中的交流,呼应和保持此微访谈的热度和聚合力。值得国内媒体关注,“旭明侃”的时长限制较为严格,这也更像一档广播电视访谈节目,而不像网络传播。总之,“旭明侃”的主持人地位偏重,挤占网民与嘉宾直接互动的机会,所设话题宏观,微访谈特色不多,网民和嘉宾互动不充分,节目时长限定刚性的特征表明,这档节目基本是以微访谈为表,大众传播式访谈为体的传统节目样态;它表面式样新创,其质是传统大众传播模版,对网络传播特性的理解还有欠缺。

四、分析小结

人民网“旭明侃”的节目模式引出了几点深思和联想。首先,人民网是从纸媒中脱胎出来的互联网络新闻传播机构。它原本的强项在文字新闻方面,它的音视频传播始终处于生长壮大的过程中,许多纸媒出身的网媒机构都有这样的变身压力,尽管它们的进步幅度不小。这种由原本传统的单媒体传播向多媒体传播转变的过程,也正是传统新闻机构步入互联网世界的不可省略的改造任务,尽管具体各家的起点和由一转多的路径过程并不完全一样。
其次,即使各网络传媒机构都拥有多媒体传播的实力,它们仍须面对网络整合传播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挑战,因为网络多媒体传播并不是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手段的机械叠加,它更要在融汇贯通地体现网络传播特性方面下很大功夫。正如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即便将电视台(CCTV)各频道节目全部上网,也不等于就实现了网络视频传播一样,至多实现了节目搬家。因为,网上传播必定对理念本身提出新的要求,对节目模式提出新要求。这种由单媒体到多媒体、由传统传播再到网络传播的双重变身,正是国内网络媒体业界时下面对的切实压力和具体挑战。上文对“旭明侃”的观察,正说明这种两步式跨越转变目前在中国网媒运转中的进行情况以及变身尚未完成的鲜活样态。
美国在视频新闻传播方面近期有一些新进展。除了超级视频平台YouTube依然强大以外,与社交媒体结缘的新闻视频站点非常活跃。例如,《赫芬顿邮报》(Huffintong Post)的“论坛直播”(HuffPost Live)以及NowThlsNews.com都将社交媒体和多人视频聊天技术嫁接,主打移动用户终端新闻视频互动传播,受到年轻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欢迎。谷歌Plus(Google+)的“Hangouts”将社交媒体怎么写作资源集合起来,推出新颖的视频新闻怎么写作,大大提升了竞争力。这些都是与传统电视新闻上网相区别的创新之举。相比之下,国内网络媒体在社交媒体的创新应创新须抓要点:网络新闻微访谈的精髓是传受换位互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用方面,在打破传统视频传播思维和内容模版等方面,显然还需要更大胆的尝试。
作者:邓忻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朵朵,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甜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