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对于儿童教育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想法

对于儿童教育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想法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19072 浏览:829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广大农民工的心头之痛, 而且也已成为关系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本文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 6- 16岁)。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交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措施的缺位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品行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关怀较多,对其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有的留守儿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误,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会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 网吧” 等现象,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极个别的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 学业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在家独自承担了全部农活和家务,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而父母同为在外打工者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由祖辈照顾,祖辈且多数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多数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明显低于其他儿童。

3. 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知道,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间的长短、代养人的教育方式、孩子交往的对象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紧张、忧郁、多疑、焦虑,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存在情绪与交往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 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多。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产生感情脆弱和形成消极孤僻的性格。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措施

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要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或其他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要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检测等制度。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公共怎么写作资源。另外,对于农村留守幼儿和大龄儿童,国家应考虑将其教育纳入到下一步国家农村公共怎么写作体系中去。

2、在学校教育层面,坚持把以“留守儿童”为本的工作理念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创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教师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因人制宜进行专门教育和管理,并及时与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沟通,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内外教育的合力。(2)建立教师帮扶制度,教师和学生结对子,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关心,在精神上关爱,在学习上关注,驱除他们由于亲情缺乏而积压在心里的阴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3)建立家教指导制度。学校邀请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向其他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或者向他们印发反映留守儿童家庭成功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资料,为他们在教育中提供借鉴。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机制。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丰富课程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1)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留守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和障碍,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2)开通“心灵”,给学生一个倾诉心声的地方,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同时加以疏导,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健康心理。(3)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定期组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联谊会等,让儿童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减少内心的孤独感。
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激励机制。激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好的驱动力。因此,特别需要用外部的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学校要积极建立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如奖学金制、定期评比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等,通过学生自我申报、多方面评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向好的行为习惯发展,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改进和发展自己。久而久之,这种外部的推动力就逐渐转化为内动力,积极向上就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3、在家庭教育层面,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和教育作用

一是父母的亲情补偿。父母要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感情,多关
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尽可能利用节检测日回家看看,使孩子体验到亲情归属和父母之爱的幸福。父母还要加强与写作技巧监护人、学校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二是为留守儿童慎选监护人。父母在为孩子选择监护人时要慎重,要充分考虑到监护人是否尽职,是否能给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的指导,是否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可能将孩子委托给那些责任心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一定学习指导能力的人。
三是监护人要明确责任。作为监护人应树立角色意识,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孩子营造近似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的教育方法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以便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监护人在教育的同时,要引导留守儿童主动与自己的父母联系,反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以获得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家庭的幸福,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 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收获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叶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J]. 今日教育. 2011(Z1)
本刊编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辑部,史道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李敏.关注·关爱: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关于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Z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