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英语教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例谈大专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例谈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8583 浏览:827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自学导纲”,就是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导入 新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出示导纲,把握有利时机指导学生自学。第二环节是“合作互动”,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最后教师再精讲,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三环节是“导学归纳”,此环节中,教师引导是基础,学生归纳是提高。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而归纳则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提升学习能力。第四环节是“反馈训练”。反馈指导是纠正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并探究其原因。课堂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本文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简要介绍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本节的主题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主线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其评价。

二、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检测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能力目标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利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五、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六、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萌发幼苗在实验室模拟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将实验结果拍成照片,供课堂教学用。植物体有关图片。制作植物向光性的FLASH。
八、教学过程

1、自学导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设问:
a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b环境中的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c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2、出示导纲,自学课文

1.向光性是指在 光照射下,植物朝向 生长的现象。

2.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并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

3.达尔文的实验指出:单侧光的照射使产生某种 ,当这种传递到下部的时会造成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4.詹森做了什么实验?他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拜耳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证明了什么?

5.荷兰科学家 温特做了什么实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

6.生长素究竟是什么?

7.植物激素是指对植物的有显著影响的 ,它们是由产生的,能从部位运送到部位。

8.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哪些?它如何从合成部位运送到植物体的全身呢?在植物体各器官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这等于是“战前火力侦察”。学是教的依据,学生先自学是其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导、组织其展开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全班讨论。

2、合作互动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合作探究,体验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首先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检测说——设计实验——验证检测说——得出结论。由达尔文实验根据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四个检测说:
(1)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2)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3)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4)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设计实验验证以上四个检测说,要求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提供有关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
教师分别指导四个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缺乏经验,设计实验存在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一定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小结,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材料的选择 ;(2)自变量的设置及可操作性;(3)因变量的预期及测量方法;(4)无关变量的控制;(5)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原则。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可展示有关图片加深印象,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在植物体形态图上标出生长素的合成部位,画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指出生长素的分布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亲自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从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品质。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识图、分析、推理能力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导学归纳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植物向光性的FLASH,将四个实验连接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理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主线为:植物的向光性——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刺激(达尔文)——该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詹森)——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拜耳)——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温特)——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通过本节学习,教师强调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结果推导出结论,逻辑要非常严密才能有说服力。让学生回顾达尔文实验及结论,讨论: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学生讨论回答: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归纳,可以使 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认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规律化,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应具备的步骤、应注意的原则,及严密的逻辑推理,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反馈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导纲复习本节内容 ,然后用投影展示本节课堂训练题(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答题情况,了解知识的遗漏、学生的疑问,解题方法是否得当 ,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的过程中仍有疑惑,针对性地总结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设计意图:反馈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弥补缺陷、纠正错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检测说-演绎”法进行实验探究,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制定探究方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及过程,同时训练了严密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教学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了意志品质。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较弱,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设计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生生讨论效率低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