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对于几个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中几个均衡查抄袭率

对于几个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中几个均衡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17161 浏览:717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2001年中国高校正式自上而下实施双语教学以来,成绩斐然。但基层的双语教学实施者,却仍在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诸多含混及两难之处。该文正是以双语教师的视角,剖析了在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过程设计、师生互动及教材选用等各方面如何找在两难中找到均衡,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双语教学;CLIL;语码转换;双语共用
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自此在中国高校,一场英汉双语教学的系统工程正式自上而下开始全面启动。然而作为一名从事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深感在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模糊不明之处,作为一线老师更多地需要在各种两难的抉择中寻求微妙的平衡。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语言教学抑或学科知识传授

双语教学从几乎完全放弃母语的淹没式双语教育到过渡性双语教育,再到三项分流式、沉浸式、双向式、双联式等等,类型可谓不一而足,而不同的类型就决定了不同的目标定位与教育模式。因而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明确的即双语教学的类型及其最终目标。双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还是专业学科知识传授?语言只是双语教学的一种载体或形式,还是它本身也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如何确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在双语教学中的位置与比重?在中国,双语教学的概念、理论与模式不仅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在各高校的实践中也是各有理解、各有所为。结合我校为地方普通商科类本科院校的特点,在我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更适宜将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语言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的结合,即将英语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如国贸、金融、工商管理等)的教学,使得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各专业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即更接近双语教学理论中的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语言与内容的融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源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迅速在全球传播。,在这种类型双语教学过程中,第二语言充当了双重角色,它既是教授专业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同时语言不单是种形式,专业学科知识也赋予了其实际的意义与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其目标培养不再是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而是综合了听说读写的学术语言能力,以及在某一学科领域中中西结合的思维视角。

二、双语教学的过程设计:母语与外语使用比重的设定

双语教学双重目标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而言,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不再是根据目标语言形式、功能、情景及语言技能来安排,而转向了以专业学习为中心来设置。从教师的授课层面而言,课堂语言的使用、分配及转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母语与外语(在我校即为英语)的使用方式和时间,与授课内容、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仅用时间百分比的表层指标来对两种语言的使用给予界定是不完整的。Jacobson(19

源于:www.udooo.com

90)曾提出,课堂上双语共用有“语码任意转换、翻译、预习与复习、有目的的双语共用”四种形式,而最后一种“双语共用”(concurrent use of both languages)是最为有效地教学模式,即有目的的从一种语言转换至另一种语言,即注重每种语言的运用目的和活动功能。对于教师而言,何时转换、转换什么、转换多少、转换形式等等都不再是以时间长短、内容少多来硬性规定,而需要教师结合多重因素来进行“课堂语言的战略管理”,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在双语群体中传递微妙的语用信息。

三、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安排

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课堂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加之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与意识明显不足,在双语课堂上,更是教师的讲授构建了整个课堂的重心。在实践中,师生之间多为一种回避型互动关系,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有意或无意地逃避与教师产生信息与情感交流,学生不是积极参与者,而是“心灵”的逃避者。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因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更能使课堂从“教”模式转向“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要在双语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模式,首先必须在课前对参加双语课的同学组织考试,实施评估。对未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的学生实行双语教学,不仅会打乱整个班级双语教学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基础较弱同学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动机。其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意识到,较之于其他专业课或公共英语课,双语课更需要学生在课前有大量的准备与预习,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有效地将每周三个课时,甚至更少的教学时间在课后得到延展。与此同时,在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是多重而复杂的,如何取得角色间的平衡尤为重要。毫无疑问,教师既是语言知识又是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更是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并作出有效应对的鼓励者,还是有效监控学生完成课堂课后学习任务的监督者。较之于普通专业课,在双语课堂上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中心的难度会更大,因此对教师作为“鼓励者”的要求更高。如何科学设计课堂的流程、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语言及多媒体,如何合理的实现双语的转换成为教学需要考虑的关键。

四、双语教材的教材选用: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的抉择

原版外语教材因其视野的国际性与前瞻性、表达的生动性与地道性、素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一直为人所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原版外语教材也暴露了其重大不足:一是从专业学科角度而言原版教材的编写者许多只代表一家之言,未能将各大流派综合归纳为完整全面的体系,作为教材不能适应我国的教育模式。二是就内容组织编排而言,原版教材往往篇幅巨大,且案例数据大量参杂其中,不适合中国学生的教材阅读习惯,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其三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而言,原版教材原汁原味,这是其优势。但对于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这却使即使是高年级学生在面对原版教材时也是望而却步,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糊了学习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而一味着眼于语法、词汇、表达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双语课最后都演变为“外语课”。结合我校的实际,本人认为,以相关专业领域的多种原版教材为基础,综合归纳其主流观点,保留其思路上、内容上及语言表达上的原创性和多样性,简化其篇幅,加之以一定的中文解释与讲解的自编教材将更为适合中国高校的学生。因此,对于原版教材决不可一哄而上,如果在市场上暂无合适的自编教材,那么双语教师在其备课资料的准备中,将更多地承担简化、归纳原版素材并对语言知识进行必要解释的任务。
参考文献:
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李丽.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09).
[3]王国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