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试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育人结合策略

试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育人结合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6231 浏览:182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也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学和教育理由,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策略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这一理由存在的目前状况和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做好资助与育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策略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1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做好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把贫困学生的资助和育人工作结合起来,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不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让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帮助,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这不仅可以让贫困大学生的人生充满希望,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学生同样的教育机会,还能有效地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策略的理论基础

1.1和谐社会的完美构想

和谐社会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法制健全,充满公平正义、诚实友爱,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构想更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而且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就学难理由是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必须要予以重视和解决。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的机会均等和全面发展,是我们和谐社会的爱之所在和表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援助,还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督促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教育公平的必定要求

教育公平的思想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其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教育公平不只是指狭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还包括广义上的保障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拥有一个平等的权利,不仅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经济援助和精神援助,把资助工作和育人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目前状况分析

2.1取得的进展

国家为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策略的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一步加强和改善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力度,探索新形势下育人的新策略、新途径,多次举行了“全国高校帮困育人工作研讨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像实行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及助学贷款等等,成效显著。另外,国家还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为贫困大学生捐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圆大学梦。目前,我国针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与育人政策逐渐形成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导,以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奖、贷、助、免、补”的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由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向全日制专科学校及民办高校倾斜,形成了一条资助的绿色通道。

2.2存在的理由

2.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

要想把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要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只有把资助对象确定下来,才能把资助资金发放到位。一般来说,高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时,实行班级——系——学校认定模式,这给认定带来一定的难度。究其理由是学生和社会的诚信不够,容易人为地夸大或缩小困难的程度,有时甚至查重,难免会使身份认定出现“搭错车”现象。

2.2无偿资助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思想

国家的贫困助学金、奖学金是奖励给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有很多贫困学生因为外界或自身的理由无法得到。国家助学贷款这些学生又不愿意,怕利息太高偿还不起,但实际上,是这些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为其减免学费或提供无偿资助,不愿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不思进取。对于这种经济和思想都困难的“双困生”来说,一味的资助会使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思想更为严重,贻害无穷。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的优化策略

3.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政府不仅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者,还是经费的投入者,育人工作的引导者,政府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资助的范围和比例,加强监督与管理;其次,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让更多贫困家庭和边远山区的大学生有就学的机会;最后,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与管理力度,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不断提高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效果。

3.2发挥资助政策的效能,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高校资助政策是一种福利政策,它本身就有强烈的激励效能,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扶贫先扶志,解困先立志,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另外,高校还有责任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告诉他们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就要偿还,不能自行践踏信用,让自己的品行受损。在得到奖学金或贷款的同时,还要感恩国家、社会、学校、父母,如果有能力,应该积极回馈社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资助的火把传递下去。
高等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必须要坚持以育人为核心,这是解决贫困大学生资金理由和思想理由的新的空间和切入点。通过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策略,既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能使他们享受与其他大学生同等的待遇,又能促使他们自立自强、健康成才,这也是开展资助工作的目的所在。资助必须要结合教育功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体现真正价值。资助和教育家庭贫困大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可能轻易地或通过单一的主体来实现,必定要求多重主体的积极配合并发挥贫困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执群,卢莉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6(04):498-499
[2]曾庆璋.建构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72-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