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对于道德教育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中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流程

对于道德教育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中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33093 浏览:1476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其数千年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孝文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但它作为一种封建道德,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公关教育及新型中医医德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自西周形成以来,经孔孟的发挥扩展,汉统治者的加强,历经千年而不衰,它代表了东方传统道德风尚的特殊方向和价值取向,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建设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1.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及内容

《说文解词》释“孝”为“善事父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是孝的基本涵义,可解释为奉养和服从父母,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父母子女之间的规范。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孝即孝的基本涵义,它是指子女对父母及其祖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表现,这里的情感和行为是自发的、朴素的。广义的孝既是指作为家庭的孝,也指被泛化到社会和政治的孝,它是一个由家庭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孝还可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物质层面的孝包括养父母之体、慎重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传宗接代;精神方面的孝包括养志、葬祭以礼和扬名显亲。
孝,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孝文化是指由养老尊老为核心的一切有关孝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民风民俗等物质和精神存在,其核心是孝道,包括孝行和孝思。

2.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孝文化

中国传统孝文化产生于血缘基础的家庭中,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得到加强。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形成了养亲尊亲的道德规范,促进了道德教化,维护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文明的延续发展,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它所确立的父君人格中心,推行孝的政治化,提倡愚孝,压抑了民众的自主意识、民族创新力,妨碍了民众的个性解放,有其不可忽视的封建性和保守性。
因此,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孝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而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我们需要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时俱进地去理解它,并赋予它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崭新内涵,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现代社会。

3.对中医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启示

3.1重视生命教育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统孝文化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不能随意践踏、破坏,要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以便更好地用父母养育的生命孝敬父母,用社会培养的生命回报社会。因此,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正视挫折。“对于世界来说,你只是某一个人;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要认识自己,热爱自我,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应昂然前行。

3.2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之心”是从传统孝文化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重要情感,“感恩”可表述为“仁“、“义”、“孝”:“仁”要求博爱,常怀恻隐之心,感念自然和社会之恩;“义”是指和朋友肝胆相照,“士为知己者死”,感念的是朋友知遇之恩;“孝”则指“爱亲、敬亲”,以报父母抚育之恩,这是最基本的。当下,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盛行,再加上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国家观念被诱惑和洗涤一空。因此,要弘扬“孝道”唤起大学生养亲敬亲的良知,让他们意识到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3.3增强责任感教育

曾子曾说“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也就是说孝还应该“有为”, “有为”体现的是一种奋斗精神,即应倡导自立于世,自强不息,成就事业,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当前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依赖心理强而自立能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力差,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甚至淡化。要倡导孝,就应当让他们体恤父母之艰难,培养其动手能力,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要倡导孝,就应培养他们放眼世界,练就本领,建功立业,奉献社会,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他们对社会、他人及事业的责任感。

3.4开展公关教育

孔子认为只对父母的孝不算是真正的孝,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整个社会群体之中。对于孝,还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他看来,最基本的对人之道是要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这种爱亲之情推广开来,推己及人,达到从“爱亲”到“泛爱众”的目的。当代大学生往往不能妥善处理与同学、老师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因此,应当继承和发扬孔子提倡的“泛爱众”思想,教导学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想要的要想到别人,自己不想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遇事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去理解他人。

3.5构建新型的中医医德

孝是儒家学说之精髓,而儒家学说又是传统医德的基础。孝文化不仅促进传统中医医德的形成,而且也是传统中医医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行孝者方能行医,能行医者必能行孝,能“爱亲”者方能关爱病人,如张仲景、华佗都曾为“孝廉”。孝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最高的孝行当是尽孝于人民、社稷,最高的中医医德也应是尽孝于天下,疗民间之疾苦。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对于中医医德思想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也有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当代孝文化发扬了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如事亲为公等),而剔除了其中的糟粕部分(如守孝、愚孝等),这对于构建新型中医医德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孝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孝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孝文化”,推崇以“孝”为核心的新型中医医德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 [科]
【参考文献】
[1]房明东.传统孝文化与中医药学之关系杂谈[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25-28.
[2]朱效娟.忠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591-59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