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论凯恩斯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进展和争论

论凯恩斯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进展和争论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17328 浏览:726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信贷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而非银行控制下的外生变量。根据对货币内生程度的认识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两种观点。内生货币理论的发展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弥补了现有货币供给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适应主义;结构主义
1003-1502(2013)03-0064-08
货币供给的性质是货币经济理论中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它关系到银行对政策相似度检测目标的选择。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货币当局进行外生调节,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内生于市场力量。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曾为这种争论埋下伏笔。凯恩斯在1930年的《货币论》中采用的是内生货币观点,但在其1936年的《通论》中采用的却是外生货币观点。由于外生货币观点能够极大地简化理论分析,所以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多数货币分析都未能摆脱这种对外生货币观点的“路径依赖”,尤其以货币学派为外生货币观点的代表。占据正统地位的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认为,在给定的货币乘数下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来“外生”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通货膨胀和名义产出。
虽然外生货币检测设有助于简化分析,但也忽视了真实的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的复杂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与这种外生货币观点的决裂。1959年的兰德克里夫报告(Radcliffe Report)①认为,英国的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放贷内生决定的,因为货币政策的紧缩经常引起增加放贷和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创新。同时在理论界,美国的明斯基(Minsky,1957)和罗西斯(Rousseas,1960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以及英国的卡尔多(Kaldor,1960),提出了正式的内生货币供给模型,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因于透支便利、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和金融创新等制度因素。但长期以来,这些内生货币研究并未被吸收到正统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在随后的时间里,货币理论的研究依然集中在货币需求和速度的稳定性、货币需求的形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金融市场预期的作用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与此同时,部分经济学家如卡尔多(Kaldor,1970)、戴维森(Didson,1972)、温特劳布(Weintraub,1973,1978)等,继续提供货币供给内生的证据。
此后的形势有所变化,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货币需求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和难以预测,这极大地降低了银行通过调节货币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有效性。现实中,许多发达国家都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而采用利率等型政策工具。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解释七八十年代货币和现实经济关系方面的失败,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通过解读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的性质以及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从而帮助政策制定当局找到恰当的政策工具,以更好地达成政策效果。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控性及其与最终目标的联系程度越来越弱,也同样需要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来理解货币供给过程。有学者认为,从1996年起我国正式确定货币供应量这个相似度检测目标以来,该目标几乎从未实现过。

一、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新发展

在众多后凯恩斯主义学者中,以莫尔(Moore)对内生货币进行的论述最多。莫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在80年怎么发表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多数发表在《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上。此后关于内生货币方法的众多争论和思辨也是围绕莫尔的研究展开的。

(一)莫尔的内生货币观

莫尔(Moore,1983)指出,虽然在基础货币与货币存量、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间有稳定的关系,但因果关系的方向与正统观点恰好相反。正统观点认为因果关系的方向为从基础货币到货币供给,从货币供给到名义产出。相反方向的因果关系意味着基础货币和货币存量都是内生的,即在真实世界中银行先扩张信用,在该过程中创造了存款,再去寻找准备金。

1.货币供给内生的证据

莫尔提出的反向因果关系的证据有:
首先,一些银行家自己承认央行能够在短期内决定货币存量的观点是不准确的,而认为短期内的货币创造是居民、企业、金融机构、财政部、央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央行认为自己在实践上没能够决定短期货币存量的变化,则在长期内它也没有决定货币变动,因为长期只是短期的相加。银行的从业者认为,如果将货币存量的增长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首要短期目标,就会造成利率的大幅波动,从而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机构都是以和资产资本的低比率运行的,其前提是存在有序的金融市场。如果准备金的增长被控制得过严,私人主体必将承担利率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而如果没有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私人主体就不能通过持有更多的缓冲存货来保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通过提供弹性的通货供给来缓解各种干扰、避免利率的混乱波动和金融危机,是影响美联储理事演化的主要决定力量。
其次,通过对银行准备金与银行存款间的关系进行正式的因果关系检验,费格和麦基(Feige & McGee,1977)证明货币存量外生于准备金;[3]莫尔和斯图曼(Moore & Stuttman,1982)同样发现在1973—1981年期间存在从四种货币量到基础货币,以及从商业银行信贷到货币总量间的单向因果关系。[4]
复次,现代银行企业的微观模型认为银行是两种投入、两种产出的企业。两种投入是零售和批发存款,两种产出是零售和批发贷款。零售的存款和贷款通过银行分支机构进行集散,在这两种零售市场上不能进行讨价还价,银行是的决定者和数量的接受者。批发型的存款和贷款从广义上说是相同的资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进行讨价还价的,如存单、银行本票和商业票据,银行是批发市场上的接受者和数量决定者,所以贷款和存款都是由银行决定的。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关于是否存在均衡的货币需求量,古德哈特(Goodhart,1989)对莫尔提出了质疑。他认同莫尔“对正统的决定法定货币存量的基础货币—乘数方法”的否定,并承认自己赞同莫尔的大部分观点,但在具体问题上提出了质疑。首先,他认为莫尔夸大了银行对借款者贷款需求的被动反应的程度。其次,他认为莫尔过于强调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最后,他认为莫尔未能区分交换中对货币的普遍接受和对货币的需求。古德哈特认为,莫尔完全压制了货币需求,他认同货币的实际供给由信用市场决定的观点,但否认这种实际货币存量是均衡意义上的货币需求量。古德哈特认为,信用扩张创造的货币存量与均衡条件下对货币的需求量之间的差额,引起了产品、怎么写作和资产写卖在内的资产组合调整,直到实现完全的均衡,这种缓冲存货方法有助于消除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的鸿沟。[10]
莫尔(1991)对古德哈特的批评做了回应,他认为个体银行虽然不会对借款者的要求被动反应,但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看,总的信贷市场的供给量,应看作是内生地由需求决定的。莫尔同古德哈特一样,主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货币供给过程进行理论考察。但莫尔不认同古德哈特的核心批评,即对货币在交易中的接受不能替代潜在的货币需求关系。莫尔认为,其原因在于古德哈特依然将货币视为一般商品,所以人们在“最终均衡状态”下,才有需求将总财富的一部分以货币余额持有。他认为,古德哈特通过“最终均衡”进行的是瓦尔拉斯式的思想实验,但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经济所趋向的“一般均衡状态”。而且对于信用货币经济来说,这种“一般均衡状态”也无助于分析。莫尔认为,对信用货币经济来说,甚至不能想象一个一般均衡结果。因为货币在交易中被普遍接受,代表着对财富的一般索取权,所以不存在有限的“最优”的货币需求量。[11]

(三)其他学者的贡献

帕利(Palley,1987)将内生货币机制引入到了正式的金融市场的宏观模型中。其对银行业和联邦基金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表明:(1)银行贷款利率是资金批发成本的加成;(2)联邦基金利率代表从贴现窗口借款的机会成本,从贴现窗口借款的成本是贴现率和借入准备金的水平的函数;(3)借入准备金的水平由对银行信贷的需求、非借入准备金的可获得性、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市场上借款成本所内生决定。其实证结果表明:①贴现率是决定对银行的资金批发成本的核心因素;②贷款利率由联邦基金利率决定;③借入准备金随信贷市场状况内生变化。[12]其模型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随信贷市场条件内生变化,银行根据贷款需求确定借入准备金的水平。
后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存在对内生货币的一致认识,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数学模型。阿瑞提斯和艾希纳(Aretis & Eichner,1988)认为,在货币和信用领域,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制度主义经济学非常相似,并将其称为“后凯恩斯主义和制度主义的货币与信用理论”,他们强调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易媒介,而且与企业部门和整体经济的行为紧密相关。“生产的货币理论”构成了后凯恩斯主义与制度主义的货币与信用理论的核心。其研究可以视为对货币供给内生性观点的支持,而且给出了数学模型,以回击对内生性观点未发展出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数学模型的批评。[13]在最近的十年中,Godley和Loie(2007)采用社会账户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所做的工作最为复杂。[14]在此基础上,Keen(2011)发展了一种货币账户矩阵(Monetary Accounting Matrix),将内生货币的生成过程加以模型化。[15]总体上看,在内生货币的模型化方向上的进展依然不足。
尼格尔(Niggle,1991)认为,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程度是由一系列制度因素决定的,并将影响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因素分为货币形态、商业银行行为和银行行为三个类别。他将美国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制度内涵与货币的内生或外生性。其结论认为,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即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支票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出现,以及货币当局执行最后贷款人作用,使得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内生于金融体系。[16]
在最新的理论分析中,安得森(2010)分析了巴塞尔协议下的银行制度对内生货币的影响。他认为巴塞尔协议的合理性在于防止银行破产,但其负面效应在于产生了内生的信贷货币增长,而且这种内生货币的增长速度与所要求的资本/资产比率成反比。[17]
在最新的实证检验中,库伯斯和道甘(Cuberes & Dougan,2010)用1983—2006年间美国25476家企业的货币需求和物质资本投资的微观数据,估计货币供给变化对企业流动性需求变化的内生反应程度。在其模型中,企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当期交易、当期投资、计划的未来投资、利率以及政策预期。其结果表明,只有小部分的货币存量变化是对企业投资需求变化的内生反应,而大部分的货币存量变化是外生的。[18]

二、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之争

在后凯恩斯主义的传统中,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内生货币理论。两种理论都认为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信用的可获得性,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金融市场的需求量。具体来说,两种理论都接受“在现实世界中,银行先扩大信贷,该过程中创造了存款,然后再去寻找准备金”的说法。但它们的分歧在于“然后才去寻找准备金”的含义上,即银行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取得所需要的额外的准备金。

(一)适应主义与结构主义

适应主义的观点认为,当银行和其他相似度检测机构持有的准备金不足时,银行必须满足其需要,否则就会威胁到金融系统和整体经济的稳定。银行用来满足对准备金的需求的方式,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窗口,央行对利率的选择,会影响银行取得所需准备金的成本。但因为银行有义务通过贴现窗口满足对准备金的需求,从而不存在对银行的准备金需求的有效数量限制。这种观点被称为适应主义或适应性内生货币供给(Accomodative Money Supply Endogeneity)理论,其主要支持者有卡尔多、温特劳布和莫尔,其中以莫尔的论述最为全面。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自考论文www.udooo.com

[11]Moore, Basil J. Has the Demand For Money Been Mislaid ? A Reply to Has Moore Become Too Horizontal ?[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1991, 14(1):125-133.
[12]Palley, Thomas I. Bank Lending, Discount Window Borrowing, and The Endogennous Money Suppl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1987, 10(2):282-303.
[13]Aretis, Philip, Alfred S. Eichner. The Post-Keynesian and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1988, 10(4):1003-1021.
[14]Godley,Wynne.,Marc Loie. Monetary Economics:An Approach to Credit,Money,Income,Production and Wealth[M].Palgre Macmillan,Basingstoke,2007.
[15]Keen,Steve. A Simple Approach to Modelling Endogenous Money[DB/OL].http://modationi versus Structurali: Time for An Accommodation[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1996, 18(4):585-594.
[21]Palley, Thomas I. The endogennous money supply: consensus and disagreement[J].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1991, 13(3):397-403.
[22]Bernanke., Ben S., Alan S. Blinde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iss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82):901-921.
[23]Strongin., Stev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Disturbances Explaining the Liquidity Puzzl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5(35):463-497.
[24]Fontana, Giuseppe.,Ezio Venturino. Endogenous Money: Analytical Approach[J].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50(4):398-416.
[25]Fontana, Giuseppe.Post Keynesian Approaches to Endogenous Money: A Time Framework Explanation[J].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 15(3):291-314.
[26]Arestis,Philip.,Malcolm Sawyer. The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When Money Is Endogenous[Z]. Working papers, The Levy Econmics Institute, No.374, 2008.
[27]Fontana, Giuseppe.,Bill Gerrard. The Future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J]. BNL Quarterly Review, 2012,LIX(236): 50-79.
责任编辑:王之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