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叶广芩小说《状元媒》中人物形象书写

叶广芩小说《状元媒》中人物形象书写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4397 浏览:112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叶广芩小说《状元媒》是带有浓厚家族自传色彩的一部长篇小说。文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包含了生命哲学的因子。同时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比,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异,从而也有了对复杂人性的探寻。
关键词:叶广芩;状元媒;人物形象
1009-0118(2012)08-0265-02
《状元媒》题目源于中国传统剧目,状元本来就很稀有,而文本中的状元又是中国最后一个,所以就更加难得,而这样稀有难得的事情恰恰发生在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人物身上。“我”的母亲,南营房穷人家的一个丫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属于家境贫寒的大龄剩女,即便长得漂亮,和状元扯上关系,婚姻由状元做媒也是很稀罕的,这样就引起了阅读的兴趣。叶广芩小说的趣味性从未减少,这也是好的小说的重要标志之

一、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古代穷人家的女子嫁入侯门,我们可以在传统戏曲和古装影视中窥得大概,然而母亲和金四爷之间的生活或者说母亲嫁到金家后的生活却别有一番境况。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豆汁儿记》《状元媒》等写的是自己家族的旧事,因而小说中有着自家亲人的影子,有着亲情的微温,这篇小说着力的仍在写人,通过几代人的跨越,对一个大家庭中不同人物命运的书写,牵出了各个时代的世相万千。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具备了更深厚的历史哲学等韵味儿。

一、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状元媒》一书中记叙的事件时间跨度比较大,从清朝末年到当下,而这一跨度主要也是由几个人物来完成的。先是“我”的母亲一代,由母亲的身世牵带出了当时清末的社会状况。在第一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朽了的封建末期的中国社会,最后一个状元,德国人的起士林等,以及后来章节中贯穿的老太后、、太监的故事等等,后来是清政府没了。三姐等代表了革命的一代,书中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侧面映衬的方式,从“我”的观察中,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战争的硝烟和烽火。之后便是知情一代,体现在文中五姐去看合唱团一节。再往后是大事记,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懂事了,而作家本人对于知青下乡和时代的经历又是极深刻的,这一部分自然写的十分真实和耐读,而其中牵带出来的人物如善良重义的莫姜和打着造反旗号恩将仇报的刘大贵的儿子都具备了那个时代的典型性。
小说的部分内容也涉及到了当下,折射出了时代变迁、价值观的多元化。博美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下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事情放在金家又是绝对不容许的。莫说当下,就是以前在允许纳妾的的时代,“我”的母亲都要远赴天津找媒人论个清楚。“我”这一代听到儿子提到“小老婆”几个字也是难以入耳,而博美竟是心甘情愿给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八岁的老头子的做小。这种“变异”,让“我”不由得感慨:“年轻人,你缺了点什么……”博美和母亲的故事,跨越了漫长的时间,折射出来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而作者取舍的态度不言而喻。这种通过历史跨度塑造不同的人物,形成立体化的情节结构。也是对社会历史的一种纵向观察。包含着对一个家族沧桑变化的颇多感慨。“这种纵向的、在历史风云变幻中展现人性”的方式非具有深厚生活阅历和积淀的作家所能为。

二、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哲学意义

(一)关于命运

所谓世事如棋,天道无常。《状元媒》的正文前面有《跳加官》(代序)一节,里面可以说概括了作者对人生对命运的一些感慨。幼时看《跳加官》,后来“我”的经历真的如戏里所言。“总觉得有种宿命在里头,人生为名未利,为生存为尊严,细细思量,终没跳出加官的囊括。”又因在终南山下看康有为弟子对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从而想到众生们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代序里面可以说是对全书要义的一个总括,算是楔子也奠定了阅读的基调。人世间的事情大抵如此,兜兜转转,有些东西走得再远也割不断联系。
叶广芩的小说很耐读,在《状元媒》中的表现倒不是结构技巧或者叙事方式,更多的则是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小说中很多人物形象都具备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比如,我的母亲,小说中她的身份本来是很确定的,她是南营房的穷丫头,后来嫁入金家做续弦的太太。同时这一形象的意义又远不止于此,苏雪林曾经评价过沈从文的湘西系列,是给颓败的中华民族注入鲜活的野蛮人的血液。而母亲和金家的结合,让金家起死回生,恰恰也具有了如上面所说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讲恰如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再生。

(二)善恶忠义的宣扬

老姐夫和张文顺之间的情义,以及莫姜身上体现出来的忠心和善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精髓。老姐夫的处世态度很有道家风范,一点都不像一个清华数学系毕业的,例如他练就道家的辟谷,和五姐无法正常生活下去的婚姻以及所谓“模糊”的人生观等。他在金家顺其自然、没心没肺使他像神仙一样地活着。张文顺很懂礼节,且知恩图报,他对“我”和“老张”的态度,反映出他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智。对老姐夫“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报答方式,都反映出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三)一个熟悉的人物:纽青雨

鲁迅曾说自《红楼梦》以来,传统的写法都被打破了,小说中的人物突破了“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的类型化规律。在文本中青雨这一角色,他在准备赴死之前一直是软弱和身不由己的,这个人物因为爱好和“供养家人”而沦为日本人的娱乐工具。这一人物形象和李碧华《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有着惊人的一致。他们都因为极度的喜欢某一艺术样式而在最开始的时候迁就了政治取向,这其中很难说谁入戏更深。青雨的爸爸在世的时候,他出入日本人聚会的高级场所,如果不是七舅爷的死,亲人们可能都会一直远避他,也很难预料他最终的结局。而恰恰是七舅爷的死成全了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壮。他最后穿着标准中国男人的服装端着机扫射日本人的举动终于让他回归了金家。从某一程度上恰是亲情唤回了这一个迷失的金家孩子。在暴露人性弱点的同时,也展现了人间亲情对人性被异化的抵抗力。

三、人物的群像化塑造

以群像的方式塑造人物在古代小说中已经是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四大名著。在文本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离奇曲折的情节,而是一幅幅表现人物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的生活画面。”如果将这些人物按照关系分类的话,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个人群:母亲娘家及邻居;父亲家;七舅爷一家;莫姜、张文顺等宫里出来的几个人物;王国甫家。其中还有一些单独活动却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如状元刘春霖,没有他就没有以后的故事,同理还有指婚的老太妃等。小说中的媒人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谋合二姓,让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人结合在一起,然后牵扯出双方家庭,以至更多更复杂的关系。在《状元媒》文本中,先是状元刘春霖促成了父亲和母亲的婚事,然后各群人物故事的展开就有了一个中心点,那就是“我们家”。可以说在《状元媒》中,作者很充分的利用了媒人的作用。
当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个别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物过于繁多,有些人物的塑造显得有始无终,前后不能照样,例如“七哥”。有些穿插叙事,显得过于冗杂,有重复的感觉,如张文顺、莫姜等人物。不过总体上来讲,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既有能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微光,又有彰显善恶的大义,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物复杂丰满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何向阳.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叶广芩新家族系列中篇小说[J].北京:文艺报(周二版),2009,(16).
[2]郭昱晨.史纵深与横截面的探索——浅析叶广芩与张爱玲小说的人性开掘[J].曲阜:现代语文,2010,(1).
[3]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M]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叶广芩.状元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