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角色内涵与其应然追求集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视野下教师角色内涵与其应然追求集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0265 浏览:856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起决定作用。在传统教师角色内涵遭到质疑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适应新角色,对能否深化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在素质教育视野下对教师角色内涵进行阐述并提出应然追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内涵;追求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来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学家们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三种类型:其一,教师的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的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

三、教师的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我们要探讨的是作为教师角色所应具有的教师行为。

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每个人的角色要随着身份及其现实的不同做出恰当的调整。尤其是当传统教师角色内涵遭到质疑的情况下,其教师行为的转变就成为必须。

一、社会发展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转授给学生,因而,只要教材熟悉,教案确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极而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角色新定义及其应然追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作为教师不管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或者是有多年教学经验,都要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尽快适应教师新角色要求,从传统教师角色的理念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逐步进入下列角色:
(1)“非权威”的角色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
(4)“学友”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5) “信息平台”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应战者”的角色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7)“徒弟”的角色
适应角色的转变,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挑战。教师之间互为徒弟,互想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新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校和同行的肯定,一定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拜师当徒弟。多与老教师沟通,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速角色进入的进程。
(8)“学者”的角色
教师即学者、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作为有自己特定思想和认识能力、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学者”形象。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更应该成为年轻教师的职业追求。
那么,面对上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如何扮演呢?笔者认为下面的教学行为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方向: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以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点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发展多元智能;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4.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特别是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
5.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通过对话、交流,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应该说教师进入角色的快慢,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观因素的作用是主要的.作为教师要发挥自主性,主体性,对自身角色意识进行积极反思与认识,并且进行自主调整与修正,使自身角色扮演更加完善与适宜。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胡春丽《中国教师》,2005年12期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