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有声魂再塑:乔臻有声语言艺术审美文化现象

有声魂再塑:乔臻有声语言艺术审美文化现象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9900 浏览:366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汉语配音译制片在20世纪末的中国曾掀起过一股热浪,尤其是以乔臻为代表的为外语片(《魂断蓝桥》、《亡命天涯》、《叶塞尼亚》等)作的汉语配音,通过汉语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使外国电影人物获得灵魂的再塑,最终使这些国外影片成为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乔臻以独特的有声语言艺术魅力为外国电影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品位,使汉语有声语言与电影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达到圆融无碍、浑然为一、整体和谐的至美之境。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乔臻配音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探讨老一辈艺术家如何在有声语言创造过程中把审美认知和独特的精气神融入电影艺术并实现对外国影片的审美超越,从而获得有声语言魅力的艺术实践。
关键词:有声语言;文化现象;魂的再塑;乔臻
1006-723X(2012)10-0125-05
外语片在20世纪初进入国内,最早以原声影片形式出现,由于语言障碍未被大众广泛接受。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始引进苏联及东欧电影,70年代后引进欧美等世界各国电影,经翻译汉语配音逐渐进入国内影院并为国内观众所接受。国外影片作为经过汉语有声配音而成的译制片,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给20世纪后期国内单一的电影文化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电影译制业因此逐步繁荣开来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配音艺术家,如邱岳峰、毕克、尚华、曹雷、乔臻、丁建华、刘广宁,等等。各位配音艺术家对有声语言艺术的创造性语言运用,使得电影这一视觉艺术注入了对“听觉”的关注,造就了汉语译制片的独特艺术魅力,促使观众在视觉感知中提高了听觉艺术修养。其中,乔臻以其天赋般的音域和独特的声音,运用汉语口语为一系列外语片人物形象配音,重新塑造人物个性的语言艺术创造,为观众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形象。这样的创造,即对原声电影的审美探索成为那个时代汉语配音的一个文化标志。更确切地说,用汉语重塑外语片人物形象,是对语言极富想象力的使用,是一种使观众直观地接受外国电影的新的艺术形式。它运用有声语言艺术化地融合中外两种语言,突破文化冲突,重构声音审美维度,再塑电影人物个性并实现审美超越的艺术创造,使有声语言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归结下来,核心之处是对外国电影人物进行了魂的再塑。

一、经典的重塑:才子佳人电影的审美造型

才子佳人类型电影是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模式之一。乔臻最早成功地塑造了外国电影中这一类型的代表性人物,如美国电影《魂断蓝桥》里的罗伊和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里的奥斯瓦尔多。这类电影人物,往往是容貌俊朗漂亮,遇事果断有力,为人沉稳可靠,具有时代人文精神,敢于冲破世俗陈腐观念,勇于大胆追求爱情的理想男性形象,因而对中国观众极具吸引力。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中国经历了在“”时期对人性的普遍压抑时,这些角色如一道道火光点亮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心灵之窗,不仅使观众通过听觉更好地理解了异域文化里的人物,而且还通过听觉沟通视觉,让观众进入到丰富的自我感知的精神世界(电影世界)之中。这种文化效应正是基于乔臻独特的音色和对角色的细腻把握,使有声语言的美感形态与人物塑造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将这一类型人物烘托至完美境界的结果。这种艺术创造在推动汉语配音影片彰显人文精神的同时又积极融入了汉文化因素,最终产生出如化学反应般的特殊的文化移植现象:在原产国放映时观众反应平平的影片,经过汉语配音后在中国反而好评如潮且成为经典影片的独特文化现象。
通过有声语言潜移默化地移植中国文化是汉语配音译制片的一大特色,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认可的才子佳人类型的人物形象身上产生了突出的审美效应,如《魂断蓝桥》。这部拍摄于1940年的美国影片在本国上映后反应一般,美国影评界认为这是个老套的爱情故事,该片仅在第13届奥斯卡奖上获得摄影、音乐奖项提名,上映后几十年里很少被人提及,以至在20世纪末美国评选百部佳片时未能入围。但是,该片于20世纪70年代经汉语配音后却在中国成为影迷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爱情经典而久映不衰。究其在中国成功的原因,核心在于译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乔臻、刘广宁的完美配音展现了汉语有声语言与外国人物形象巧妙结合的故事场景,在有声语言艺术美感与电影人物之间创造了绵长的意境美,这是该片在中国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乔臻以其独特的声音魅力,用汉语言神形兼备地抓住人物个性,使极富磁性的“美丽”声音与原演员的英俊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外貌实现最佳配合,重塑了主人公罗伊的形象。如片中“雨中相会”的经典台词:
罗伊:玛拉,你认为我们今天该干什么?
玛拉:我……我……
罗伊:现在你没有时间这样啦!
玛拉:哪样?
罗伊:这样犹豫! 你不能再犹豫啦!
玛拉:不能吗?
罗伊:不能。
玛拉:那我该干什么呢?
罗伊:去跟我结婚。
玛拉:哦,罗伊,你疯了吧?
罗伊:我知道我疯了。这是奇妙的感觉。
玛拉:哦,罗伊,千万理智些。
罗伊:我才不呢!
玛拉:可你还不了解我呀!
罗伊:那我就用我的一生去了解你。
玛拉:现在是战争时期。你只是,只是因为快要离开,因为你觉得,你要在48小时内活完你整个的一生。
罗伊:我们现在就去结婚!就是你,没错,别的人我永远都不要。
玛拉:可你怎么能这样肯定?
罗伊:好啦,亲爱的。你不许再这样支支吾吾啦!
如罗伊在战乱中邂逅出身贫寒但聪慧美丽的玛拉,当即向玛拉求婚的电影片段。乔臻在用声音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紧紧抓住了青年军官罗伊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个出身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前途无量但却不受英国正统观念束缚、敢于大胆追求幸福的青年军官的内心世界。由于乔臻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加之对语气、语调、音高的娴熟运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当机立断、不失时机表白爱情的情景,语调温柔又坚持,语势舒缓而坚定,因而能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应当说,罗伊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从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中可以发现,通过语速、语气和调值的综合性巧妙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这对在战争中相识的恋人形象。影片原期望通过叙述战争对爱情的摧毁来揭示战争的罪恶,然而乔臻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塑造了战争时期追求美好爱情的青年男子形象,其个性化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从而使观众淡化了战争背景而凸显了凄婉的爱情故事。从人物个性来说,罗伊的大胆率性也衬托出玛拉外柔内韧的个性。作为女主人公,玛拉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对爱情忠贞执着,正当她憧憬美好未来时却得知罗伊战死的不幸消息,因理想彻底毁灭而被迫沦为了风尘女子;战争结束时玛拉又意外地与罗伊相逢,因不愿欺骗对方且不愿玷污未婚夫的家族荣誉而最终走上了绝路。故事通过有声语言较强的表现张力揭示了玛拉与罗伊的爱情悲剧结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实,该片在中国的成功,是与该片的主题同东方式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十分吻合相关联的,并经过有声语言配音与原作发生了有趣的变化,进而强调了影片的悲剧格调:汉语片名的翻译首先增添了影片的悲剧色彩。该片英文名是Waterloo Bridge,直译为滑铁卢桥,含有“失败”的意思;“蓝桥”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翻译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蓝桥”具有爱情悲剧意象,是唐朝裴航邂逅仙女云英的地方,有白居易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为证。此后,在中国传统文学审美心态里,“蓝桥”象征恋人向往人间天上相逢的美好愿望。“魂断”则形象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结局。可见,汉语表达比原标题更具丰富的意蕴,加上乔臻与刘广宁所进行的探索性的艺术配音,最终实现了现代汉语境里的才子佳人爱情悲剧的审美艺术效果。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