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有关于古田《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二者关联性与

有关于古田《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二者关联性与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32739 浏览:1467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报告》是中国在新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两个经典文件。考察研究《谭政报告》的形成背景、过程以及内容,可以发现它和《古田会议决议》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对《古田会议决议》精神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创新;借鉴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32 — 03
在中国思政教育史上,有两个经典文件,一是1929年《中国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44年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虽然二者产生时间相差15年,但这两个文件有着密切的历史关联性。它们有重要的相同点:二者首先都是作为地方性文件出现的,后来都被全军其他各部贯彻执行,对全军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二者都是我军政治工作问题的全面总结,都能把理论运用到当时的实践工作中去,使它们高度契合。

一、二者形成的背景

( 一) 古田会议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开始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1927年在汉口展开八七会议,会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1〕(p4)1929年4月底,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五月四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此后随着根据地和红军的日益扩大, 党和部队内部成分发生了变化, 大量农民或小资产阶级分子进入党内,另外还有受革命影响的北伐官兵以及经过改造的俘虏。据1929年5月统计,“红四军全军约4000人,其中党员1329人,占33.2﹪。在这些党员中,有工人310人,占23.4﹪;农民626人,占47﹪;小商人106人,占8﹪,学生192人,占14﹪;其他95人,占7﹪。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70﹪”〔2〕(p366)。组织成分的复杂导致了思想状况的复杂,严重影响了军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时加强军政人员的政治教育,纯洁红军队伍是我党、我军的紧急任务。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加强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这是从积极方面消灭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正确的出路”。〔3〕(p12)在这种情况下,陈毅到上海及时把情况汇报到。同年9月28日陈毅代起草一封《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同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大会上,陈毅传达了“九月来信”,大会在对来信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国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二)谭政报告

在延安整风运动尚未普遍开始之前,1942年1月23日针对陕甘宁晋西北部队的实际情况致信谭政、莫文骅指示,“将四军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多印数千份,发至留守部队及晋西北部队,发至连长为止,每人一本,并发一通知,叫他们当作课材加以熟读”。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后,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批评党政军民关系不正常现象时指出:“内战后期,张国焘另立。抗战中间,项英不和叶挺合作,拒不执行命令,结果造成皖南事变的严重损失。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意志、党的决议案不能执行。”根据的授意,谭政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1944年4月11日谭政受委托,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次报告将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到一个更成熟、系统的理论阶段。

二、二者的主要内容

(一)古田会议

1.关于单纯军事观点。《决议》指出:“红军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组织、武装、帮助群众和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的组织等重大任务。”〔4〕《决议》批判了以下错误思想:(1)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2)以为红军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打仗。把军事、政治等同,认为‘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更进一步认为军事领导政治;(3)组织上,把红军的政治机关隶属于军事工作机关,以军事来领导政治的错误观点。
2. 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指出:“红军党的组织问题现在到了非常之严重的时期,特别是党员的质量之差和组织之松懈,影响到红军的领导与政策之执行非常之大,大会对于这个问题特作详细的分析与决定。”(1)在党的组织路线上,每连建一个支部,每班建一个小组。在党小组编制上按照干部分子与一般分子,知识分子与劳动分子的混合编制法;(2)在组织松懈问题上,提出了新分子入党的条件,包括政治观念正确,忠实革命事业,富有牺牲精神,工作积极,没有发财观念,不吃、不等。
3. 党内教育问题。《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提出用材料和方法教育党员。材料包括:政治分析;红军党内八个错误思想的纠正;群众工作的策略和技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等。方法包括:编党报、教育同志的小册子;开设训练班;对不认字党员读书报;个别谈话;支部大会等。
4. 红军宣传工作。《决议》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等红军的总任务。”在宣传上可以采取:从各部队士兵中挑选优秀分子(尽可能不调班长)为宣传员;对于传单、布告、宣言等宣传文件,旧的应加以审查,新的应从速起草;出版画报;上门板,捆禾草等。

(二) 谭政报告

1. 关于边区军队一年经验的总结。《报告》指出:“一年的结果,在军党关系上,军政关系上,军民关系上,官兵关系上,干部上下级关系上,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关系上及各部分军队间的友好关系上,都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是军阀主义偏向与教条主义偏向曾经借以表现它的地方。”〔5〕(p443)经过几年的实践,部队变成了充满战斗热情、生产热情与学习热情的部队,形成了“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的观点。而在教育方法上面采取了多种方法,典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udooo.com

型的就是“启发诱导与检讨反省”和“抓典型”的方法,即大力宣传典型的、基层的优秀战士,开展了张治国、门善德运动。通过多种方法,使得党的思政工作“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平均主义、孤立主义的束缚中,从脱离实际的抽象概念中,解放出来”。
2. 关于发扬政治工作中的成绩与纠正政治工作中的缺点。《报告》提出了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民族主义革命的纲领教育军队,是以人民革命的精神教育军队,使革命军队内部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与革命人民、革命政府,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完全服从革命政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进行瓦解敌军、协和友军的工作,达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解放人民的目的”〔6〕(p453)。在军队的教育上强调把培养高度的对敌仇恨与争取敌军俘虏二者区别而又统一起来,即把革命的霸道和革命的王道统一起来。“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地革命军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政的生命线作用。
3. 关于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中的一些规定。《报告》提出了一个原则,“凡属便利于组织和发扬光大战士群众积极性,借以完成一定任务的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便应当充分利用之;如果某种形式与工作制度,不便于组织与发扬广大战士群众积极性,完成一定任务的,就不应当采用,已经采用的就应当废止,而代以新的东西”〔7〕(p472)。根据原则,《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改革连队中会议汇报制度;取消连队工作网、青年队;独立连队经济委员会;每年举行反省坦白运动;恢复古田会议的党代表会议制;恢复古田决议的书宣组联席会议等。

三、 《报告》和《决议》的关联性

(一)背景上的同质性

从二者形成背景上可看出:《决议》和《报告》“两者都是在我党我军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和党内以及军队建设的需要诞生的,对指导我党我军开展革命斗争和加强党和军队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8〕。红四军成立后,队伍不断壮大,但领导机关在建党建军等问题上发生争论,再加上队伍成员的复杂化等,严重影响了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理论体系,为混乱的队伍指明方向,《决议》在这种情况下产生。1944年,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报告》,从北伐战争时期、内战时期、抗战时期,对军队政治工作作了总结。这是在革命形势继续发展,党内出现了形式主义、平均主义、孤立主义作风而作出的。这些作风会削减政治工作的革命性,无力完成政治工作的任务。不难看出二者都是在我党我军在革命发展的关键时刻,为解决纠正党内和军队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革命形势继续发展而产生的,二者的时代背景是同质的。

(二)内容上的传承性

《谭政报告》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历史性文献”〔9〕 。《报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对《决议》的传承:
1. 领导权方面。《决议》提出“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遇事要拿出办法,以建立领导的中枢,而一切的工作,则要在经过党的讨论后,群众开始执行”。《报告》指出“所谓军党关系,即是说我们的军队,必须完全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放在及其领导机关的政治指导之下,不能闹独立性”。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党一直强调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且领导权进一步加强。
2. 组织建设方面。《决议》提出努力改造党组织,使党组织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每连建设一个支部, 每班建设一个小组”。《报告》提出“恢复古田会议的党的代表会议制”这表明我们党对组织建设的一贯重视。
3. 思想教育方面。《决议》提出要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教育思是首要环节。《报告》提出了“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二者都认识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教育上都强调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批评惩罚上面耐心感化,坚决执行古田会议的决议,废除肉刑。
4. 宣传方面。《决议》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忽视了宣传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报告》指出,在宣传中把培养高度的对敌仇恨与争取敌军俘虏二者区别而统一起来。在战斗的时候集中一切力量打垮敌人,在敌人投降后转变为说服教育,争取它们,从宣传上瓦解它们。

四、 《报告》对《决议》的创新

《报告》是我军政治工作成熟的标志,对《决议》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明确了政治工作的地位。《报告》提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给政治工作准确的定位。并且明确“对于政治工作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 但是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随着党事业不断的发展,我们党更是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后世有极大影响,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强大的理论武器,我们的党、国家才能更加蓬勃发展。
(二) 指明了政治工作方向。《报告》提出:“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当前的基本任务与具体任务去确定,不能脱二者而存在。政治工作要以革命精神教育军队,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报告》进一步指出,实现政治任务的条件:懂得马列主义的方法论,善于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联系群众。
(三)明确了政治工作原则、组织和工作制度形式。《报告》提出我们的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原则,用民族革命纲领教育群众,实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人民的目的。在组织形式上有二种:应当固定的,带基本性质的和不应当固定的带临时性质的。工作制度也在古田会议基础上作了调整。这些都是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作适时调整,是对《决议》的创新,对我党我军政治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 《报告》和《决议》的现实启示

(一)始终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人就认识到了掌握杆子的重要性,进而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从此牢牢掌握住了军队,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绝对领导的理念。“历史经验表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要靠军队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具体贯彻和体现,建设坚强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10〕。有了坚强的领导,社会主义这座大厦才会永不倒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了坚强的保障。
(二)重视对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掌握话语权。《决议》和《报告》都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提出, 要强化官兵精神支柱, 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官兵思政教育的原则、核心。徐才厚强调“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建设的强大优势,既是我军赢得革命战争胜利、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新形势下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要求”〔11〕。牢固掌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对官兵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武装官兵,铸造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新型革命队伍。
(三)始终将官兵利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战争时期,我党的思政工作是把革命目标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如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提出“为保卫土地而战”的口号,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保卫革命的果实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广大官兵的实际需要都是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12〕。《报告》提出“把从爱护观点出发从治病救人出发的教育感化工作,去替代谩骂与肉刑,单纯的处罚方法”。对犯错的官兵采取教育感化等措施,不断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从官兵的利益出发,使思政工作起到实际作用。
(四)现代思政教育要掌握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决议》和《报告》在对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提出了很多契合实际情况的措施。比如《决议》提到的识字班、政治课等方法。识字班提高了士兵的文化水平,政治课,使士兵懂得了初步政治常识,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等政治问题。《报告》提到,每年举行一次战斗英雄、劳模及各方面模范大会。对于这些英雄、模范须相当一部分从初级下级干部中选出。这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立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总之,二者在我国思政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从中汲取营养,必将使我们受益无穷。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文选(内部本)〔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2〕党史研究室.中国历程:第一卷(上册)〔M〕.北京: 党史出版社,2009.
〔3〕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党史资料博物馆.中国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EB/OL〕.http://history.nju.edu.cn/dsbwg/show.php?id=1382&catid=7

5.html,2011-4-22.

〔5〕〔6〕〔7〕档案馆.文件选集第十二册〔M〕.北京: 党校出版社,1986.
〔8〕赵志军.《古田会议决议》与《谭政报告》关联性分析及其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9〕叶剑英.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EB/OL〕.http://.cn/GB/14576/28320/35239/35244/264287

5.html,2004-7-1

〔10〕刘勇,邱怀芬.谭政同志《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及启示〔J〕.学习月刊,2011,(03).
〔11〕方向,徐云飞,徐才厚.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军事斗争准备〔N〕.解放军报,2007-05-23.
〔12〕冯宪书.《谭政报告》对《古田会议决议》的继承创新及其现实启示〔J〕.党史文苑,2006,(06).
〔责任编辑:杜 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