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简论探析网络新闻真实性

简论探析网络新闻真实性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12719 浏览:556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网络新闻;特点;真实性;问题

一、网络新闻的特点

其一,发布速度快。由于节省了印刷、制作周期,网络新闻的发布速度相比较于传统媒体要快很多。网络新闻一般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多则数小时之后就会在网络上发布。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将新闻的时效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其可读性也大大加强。
其二,高频的可见性。一则热点新闻,其在网络上的转载率之高,转载速度之快,其出现频率和速度大大高于传统媒体让受众“不得不见” 。
其三,超强的互动性。网络新闻比传统媒体有更大的引发受众互动的可能性。传统媒体的受众互动通常以读编往来;选登;广播节目播出过程中,接入听众;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邀观众参加节目录制。传统媒体的互动形式具有滞后性(受众反馈意见、建议或想法,通常是经过编辑后才得以登载或播出,难以保留受众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局限性(传统媒体上发布信息的综合成本比较高,打消了部分受众发布意见的想法)。
而通过网络发布意见,对于能够使用论坛、电子邮件、博客、播客、微博进行信息发布的网民来说,是非常便利的。只要打开电脑,连接网络,只要打出一串文字,甚至一个表情就可以发布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自己的意见,并且与此同时得到心理上的一些满足。
其四,信息量大,来源多。网络新闻的信息巨大部分来源是网民,部分来源于传统媒体。网民的身份构成非常复杂,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三教九流,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不同利益集团的各类网民,在网络上发布各种消息。无论是行业内幕,还是突发事件,都通过网民上传到网络上,为其他的众多网民所见。
任何突发事件,如一场骚乱发生的时候,有专职记者在场的几率不是很高。在传统媒体传播时代,通常是由线人通知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然后由这些记者对事件进行报道。在那个时代,普通人无法利用任何媒体资源,只有记者才能利用这些资源,向公众发布信息。但是在网络时代,任何掌握一定网络知识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 例如,2011年7月21哈尔滨联部街塌楼事件。在传统媒体未对受众发布此事件时,此事件首先出现在微博上,随之此事件的动态不断在微博上更新,微博的转载与评论数量也随之增加。

二、网络新闻真实性

网络时代之前,新闻主要是记者和编辑通过对事件本身进行调查,报道,选取某一个角度对事件进行描述,形成文字、广播或者电视节目,在媒体上登载或播出。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合格的记者会比较全面地描述新闻事实,做到整体真实。而在网络时代,大量的网民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所知道的消息,表述自己的观点。起初网民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想法,或播报一些事件,其真实性被大家质疑,但随着“人肉”等手法的出现,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越来越被网民所认可。记者在网络上发表新闻,网民阅读之后,依照自己对事件的了解程度,发布和记者所报道的新闻相同或者是不相同的信息,记者和网民从比较多的角度对事件的描述,就逐渐构成了较为接近事件全面真实的新闻真实;反之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网民在网上发布一些新闻,记者对网民发布的新闻进行调查以辨新闻真实与否。
新闻的真实性是决定受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只要有责任感,才会产生公信力,绝不能眼看着网络媒体成为有些人造谣惑众、危害社会的“自由空间”,必须站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对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进行管理。在网络“打检测”中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和从事综合性新闻传播的门户网站应承担起主力军的责任。这些网站的新闻达到了真实可信,不仅树立了网络新闻媒体的权威,而且能有力抵制零散网点发布检测新闻,起到主导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现存问题

第一,新闻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虚拟性、难以溯源性,导致责任的难以定性和追究。更重要的是,网络环境的难以追踪性,致使虚检测新闻即便被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并且惩处力度存在着明显不够的弊端缺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闻从业者明知故犯或者投机取巧等不良行为。
第二,一味追求快、独。随着民众参与新闻热度的高涨,各大新闻媒体为了抢夺读者资源,不惜以独家新闻等“亮点噱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盲目地将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因而逐渐脱离了新闻报道关注人、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命运的本质,过分地迎合读者需求,最终导致时间失真,内容虚检测,道德导向全无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网络新闻从业者缺乏系统培训。各大媒体为了节省成本,壮大自身发展,不惜采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新手,同时又不给予系统培训,更别提思想教育,有的甚至将新闻的时效性和经济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大加强调,结果导致新闻从业者形成当务之急是尽快促使新闻稿出炉的误区。因而,他们往往追求速成,不但不深入采访,而且经常加入个人合理想象,有的甚至全然摒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亘古真理,完全置事实于不顾,拘泥于受众的猎奇心理,凭空杜撰、捕风捉影,脱离新闻真实性本位,如11月深圳发生

3.2级地震,结果就被某些新闻报道夸大为5.2级,导致当地民众惊慌失措,胆战心惊。

第四,受众认知程度不一造成新闻真实性偏离。随着网络时代新闻受众面的扩大,受众接受教育程度不一,了解信息较少,疏于调查真相、真理辨别能力差、人云亦云,窥私、猎奇、求异等非正常心理和不健康思想流行,并发展成为市场需求,再加上经济利益的刺激,很容易对新闻媒体的取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五,高科技“助力”网络新闻报道。现代化高仿真、便捷化的数码照相机和录音笔等到先进摄像和采访工具导致摆拍、PS、偷录等现象严重,从技术层面最大程度上恶化了新闻失真现象。检测照片张冠李戴、检测声音偷梁换柱、跟拍、偷拍,不仅侵犯了被采访者的自由,而且极易误导民众,给予错误失真评论。
网络新闻真实切实存在,并且有效地在网络媒体上构建了新闻真实。这种新闻真实,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较之传统新闻真实来说,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网络新闻真实的存在,和人性中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