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美术 >简析山水画元末文人山水画“野逸”之风

简析山水画元末文人山水画“野逸”之风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1980 浏览:479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五代花鸟“徐黄异体”,提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徐熙代表在朝和在野两种存活方式,也分别代表院体和士体两种审美趣味。笔者认为,相对于宋代院体山水画,元末文人山水画在前人公认的“高逸”论调下有着一定“野逸”的成分,本论文以元末士体代表画家为例,论及的“野逸”包括社会环境和审美取向两方面:以社会环境上看,元末绘画的“野逸”依托于在野文人的群体性隐逸生活,处于闲适不羁的生活状态。大批遗民文人身份以职业画家转向业余画家,绘画不再为政教怎么写作,而在自娱。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性特点,也是野逸形成的直接理由;以审美取向上看,“野逸”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前朝绘画变革的程度而言,“野”与“逸”在绘画作品中是对立统一的,由宋入元,宋写作技巧学思想有所淡化,苏轼明确划分文人画和画工画的界限,至元末审美观发生了变异,由观物究理转向观心求性。元末山水画家“逸笔草草”中含法度与理性,与唐装饰性的金碧、青绿山水大相迥异,继宋高格、古雅之后形成率性朴拙的画风,直抒胸臆又不脱离客体物象。其“野逸”不及清初四僧“野逸派”的狂怪,是一个继承、流变,托古改制的历程,其相对独立的笔墨趣味开启了明清后世“野逸派”画风的滥觞,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关键词:元末论文文人山水画论文野逸论文承变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8

    绪论8-10

    一、 逸格源流与野逸概述10-12

    (一)逸格源流10

    (二)野逸的概念10-12

    二、 元中晚期文人山水画“野逸”之风原因12-19

    (一)“野逸”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条件12-14

    1.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12

    2.职业画家向业余画家身份的转变12-13

    3.遗民情结与民族文化的融合13-14

    3.1 蒙元文化对汉文化的兼收并蓄13-14

    3.2 汉人士大夫对蒙元文化的认同14

    (二)传统文化对元代文人审美的熏染14-17

    1.山灵水性——自然山水对文人心性的蒙养14-15

    2.山儒水道——哲学思想对审美趣味的渗融15-17

    2.1 道家思想对野逸审美观的影响15-16

    2.2 野逸中的禅意思想16-17

    (三)元曲文学思潮与元代绘画艺术的交汇17-19

    1.诗学论述对绘画“逸”形成的作用17

    2.元曲落俗的审美趣味对绘画“野”的影响17-19

    三、元末文人山水画“野逸”美体现19-32

    (一)疏、密二体笔墨程式的野逸美19-27

    1.倪瓒:枯淡平和、萧疏简逸19-20

    2.吴镇:自然拨俗、古秀遒劲20-22

    3.王蒙:繁密老辣、深邃浑厚22-23

    4.黄公望:苍润雄健、朴拙简远23-25

    5.方以义与倪瓒山水画逸格比较25-27

    (二)对“野逸”绘画语言的师承与变革27-32

    1.构图取景:全景转向小景27-28

    2.形线联系:刚劲转向含蓄28

    3.题材意涵:行旅转向隐居28-29

    4.笔墨皴法:尚理转向尚意29-30

    5.画材革新:绢到纸的利用对笔墨体现的影响30-32

    结论32-3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