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农村经济管理 >论凯恩斯论凯恩斯和罗斯福新政站

论凯恩斯论凯恩斯和罗斯福新政站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3719 浏览:582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简洁的方式重新回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阐述了罗斯福新政是如何根据凯恩斯理论在实践中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世界性的大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当时西方经济制度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或者彻底消灭私人企业—市场交易制度,代之以由统一计划管理全部经济的公有制经济;或者实行政府干预,同时保留私人企业制度。

一、凯恩斯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西方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下面本文将结合“大萧条”时期的背景,简要介绍凯恩斯的部分理论,以便为第三部分介绍罗斯福新政作理论铺垫。

1.三部门决定国民收入

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包含三个部门:消费者、厂商和政府。按照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有下面的公式
Y=C+I+G(1)
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表示居民个人消费,I值增加或更换的资产,G表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写。
凯恩斯认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有效需求,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α+β(Y-T)(2)
式中:T是税收,α是必不可少的自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发消费部分,β是边际消费倾向。
将(2)式代入(1)式,可以得到
Y=α+β(Y-T)+I+G(3)
利用方程(3)可以解出Y,得到
Y=■(α+I+G-βT)=α+k(I+G)-βkT(4)
式中:α=α/(1-β),k=1/(1-β)代表政府购写或投资乘数,-βk表示税收乘数。通过(4)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①私人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可以通过政府购写来进行对冲。②减税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虽然其效果略差于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

2.IS-LM模型

在上面的分析中,净投资只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投资受到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检测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将(4)式改写为
Y=α+kI(r)+kG-βkT(5)
式中:r代表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这个方程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更高的实际利率将会导致更低的私人投资,最终会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因此,这个方程表现在图中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我们称之为IS曲线。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依赖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收入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的上升导致货币需求的下降。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收入增加,交易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需要更多的货币。同时,利率是货币的,的上升必然消减货币需求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货币需求方程
L(Y,r)=ωY-hr(6)
在货币供给方面,我们检测定货币供给是受各国央行控制的,是一个外生变量,其表达式为
m=■(7)
式中:m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是名义货币供给量,P是水平。按照一般均衡理论,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我们便得到了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可以用方程式(8)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关系
L(Y,r)=■(8)
方程式(8)在图中表现为向上倾斜的曲线,称之为LM曲线。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建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经济系统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如图1所示。
至此,我们便可以依照建立的IS-LM模型来谈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在第三部分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得到实际操作的验证。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经济萧条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带来国民收入和利率的上升,因此政府可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写,多搞些公共建设,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也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因为税收的减少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写力提高,消费就会随之增加,必然会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可以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在图1中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1.建立稳定的银行体系,增加货币供给

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紧急银行法令”,重申总统的宣言,并且授予总统以紧急的权利去管理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的交易,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兴。为解决银行货币荒,罗斯福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写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他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他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财政部按照紧急银行法迅速采取行动,根据相对健全程度将银行划分为4类,其中具有全国存款90%的银行被认为健全并允许它们在3月13、14、15日复业。对基本健全的银行则进行扶持。从1933年8月至1935年7月对6468家这样的银行提供30余亿美元资助。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罗斯福总体签署了《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旨在降低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其中的重要措施便是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35年,银行法授权总统任命联邦储蓄系统的所有7位新设董事,任期14年。最后,该法未将所有大的州银行置于董事会管辖之下,要求他们必须于1942年7月1日以前加入联邦储备系统。

2.提高物价,刺激投资

罗斯福新政的第二项措施体现在《国家工业复兴法》(NIRA)和《农业调整法》(AAA) 两个法案中。NIRA规定了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并禁止使用童工。NIRA是罗斯福“通货再膨胀”政策中的一部分。物价的上涨被用来作为旧的通货紧缩政策结束的标志,重新点燃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期望和刺激投资。因为上涨降低了预期的实际利率,投资会随之增加。
AAA允许政府控制农产品产量。该法通过限制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农业调整署以补贴的形式发放了很多钱给农场主,禁止他们过度种植谷物、棉花、烟草、糖及过度饲养牲畜。
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物价的上涨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看似这并没有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反而是减少了,但物价上涨会给企业带来乐观的经济预期,投资热情会有所增加,IS曲线会向右移动,抵消LM曲线向左移动的影响,只要IS曲线移动的幅度更大的话。

3.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社会救济

NIRA的实施不仅减少了生产过剩,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提高了物价,从而促进工业的复兴,而且还授权联邦政府在33亿美元的范围内去资助各项市政工程的进行。此外,罗斯福还以工代赈,修建公共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法令是《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法令》,通过这项法令,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电价为全国平均电价的一半,这对以后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社会保障方面,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和其他福利事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直接拨款给穷困州和其他州,且州与市政府每开支3元联邦政府就补贴1元。在第二次的“新政”中通过的一些法律更长远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如社会保障法,对老年人提供两种保障。通过了紧急拨款法,将社会上的青壮年直接交给各州救济,由州政府提供工作,兴建各种公共工程。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一般来说,很多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拯救了“大萧条”中的美国,但此后的研究对此争论颇大。从历史角度看,“大萧条”并没有真正地的被人为“解决”,因为此后的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被拖入二战中,战争中断了经济的进程,使得新政失去了持续的实践环境。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新政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在下文介绍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时,本文依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罗斯福新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经济从1929年8月到1933年3月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此后经济开始缓慢地复苏,二战期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如图2所示。
股票指数通常被认为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大萧条”的降临便是以股市崩溃为标志而开始的。通过图3我们也看出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此外,美国失业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图4所示。
四、结语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社会反经济危机政策的典范,也是美国经济由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向有国家干预的现代市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标志。它解救了美国这场30年代的大危机,避免了美国像日本、德国那样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每次经济危机发生后,人们都会回顾这段历史,以期从中找到解救经济的药方。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