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赏识教育 >生活知识引领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站

生活知识引领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站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34122 浏览:1570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就必

源于:论文格式www.udooo.com

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教学中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数学思维,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知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学生引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一、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计算中,就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个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教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愉悦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亲人写礼物的情境:小东为妈妈写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探究数学,并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语言贴近生活,诱发学生求知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利息”这课时,教师说:“我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教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有的学生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体会到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关注数学情感与态度,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提出了非常多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教师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感受数学价值,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就会使学生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五、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就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较好的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教师能提问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教师,唯恐教师提问到自己。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置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长沛.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郭思乐,喻伟.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