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投资经济 >当代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代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10305 浏览:437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价值观状况与走向将直接决定祖国未来的走向。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价值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对高校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人才资源。大学生们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体系也将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与走势。当前,全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构建具有“全民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转化为各阶层的精神需求,实现全民自觉。就大学生而言,则应根据他们特有的特性和现状出发,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

(1)价值形态多元化。网络的普及,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大学生在各种文化交织的潮流中容易受到各种文化影响形成不利的价值观,一方面大学生在特定的心理阶段强调个性和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使得利益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模式变化,大学生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由此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不再是简单的根据课程要求进行“一刀切”的运行模式。(2)价值观念世俗化。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经历各种文化的洗礼、世界经济潮流的冲击,社会文化的主体价值观在社会化在不断被世俗化。大学生虽处在较为单纯的校园中,但也会在社会活动和校园的各种实践中接受各种世俗的价值观,容易受社会上流行的世俗价值观影响,形成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的人生哲学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宝典。(3)价值目标理性化。信息时代为大学生们全方位接触各种思想和资讯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大学生本身有较强的主观性,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不同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对形式主义、难以落实的空头政治以及飘渺的最高理想追求等各种价值形式都有较强抵触心理。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原则

追求独特性和个性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重要属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多项原则。(1)坚持主体价值观教育原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盲目性、无序性和易变性,根据大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构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针对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关联较大的并具有深层指导意义的内容为构成要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2)坚持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实践活动证明,教育并是老师单方面的主动行为,要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为主题地位的教学格局,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动学生思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吃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养成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责任,并引导和影响大学生。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动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大学生应充分参与到自己价值观建立的主动选择过程及内化过程使之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的核心价值观。(3)坚持系统性原则。开放的社会和环境为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想和文化价值观起到了良好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以学校为主要场所、家庭和社会为辅助场所,一同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承担重任。大学生大部分教育是在学校获得,学校应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系列的、由浅入深的系统的影响;家庭是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启蒙和长期且深层的影响,因此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各种价值理念的泛滥和变迁大学生价值理念变化有较大影响,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基本价值观起到直接熏陶和影响。只有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手协作,创造良好的价值观环境才能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能真正为社会所用,为国家所用。

三、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

(1)重视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课堂理论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接受和内化的基本过程,传统的理论学习以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主,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多与大学生的实际学生和生活关系不紧密,不能让大学生有深刻和切身的感受,表明高校中的政治道德教育现状普遍不理想。由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的培养,必须把以大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引进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根据大学实际情况和心理来进行有效引导,加强有助于社会发展,利国利民的思想价值观,以便而后对其实际行动有正确的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是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气氛,可以采用一些轻松愉悦的课堂实践方式,使情感因素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将教育内容贴近实际,避免价值观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二是强调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时期,应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明确的方向,便于大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2)提高教育者的德育能力。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大学教师肩负着引导、教育大学生的重任,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人格、品德形象为大学生感染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召大学生,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坚持对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助于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大潮流中。(3)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网络文化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一方面由于网络为信息传播带来便利,各种不良意识形态传播对腐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是一个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和思想角度,再加以整理分析,即能应用到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和教育过程中去,同时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薄弱点进行强化教育,强化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加快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反馈速度,加快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修正进度。(4)多种环境结合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开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缺少的是实践经历和判断力,而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大学生通过片面的看待社会现象,对社会的本质缺少正确认识,因而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接轨,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并用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价值观进行巩固,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真正属性有良好的帮助,并促进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应加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一方面使他们明白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的约束作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进而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四、小结
在开放性多元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协作互动开展系统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胡德超.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
李新生.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前
沿.2009(7)
[3]何煦.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