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西方哲学 >试述世界走出阿门塞斯冥国设计

试述世界走出阿门塞斯冥国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4263 浏览:122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起始终延续着“两个世界”——超验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划分,它具体体现为本体与现象、形上与形下、心灵与物质、理智认知与感觉经验、上帝之国与地上之国等等的区分,这两个世界迥然相异、互相排斥,哲学家往往以前者的无限、绝对和完美来反思和批判后者的有限、相对和缺陷。但是,超验世界与经验世界的这种二元分立限制了批判的力度,因为它既然以这种彻底的“分”为出发点,对于经验世界来说这种批判的尺度、动力只能来自外部的超验世界,并使得超越的理想难以真正地落实于经验的现存,这体现在社会现实中一部分人悲观绝望地躲藏在“不动心”或宗教幻想的天国里,而另一部分人则沉迷于尘世的聒噪中苟且求安、丧失追求。另外哲学上的这种二分实质上也是有缺陷的,因为与经验世界对立的超验世界是以经验世界为自己有着的界限的,这与它无限、绝对和完美的性质相矛盾。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更加凸显了“两个世界”的对立,哲学史进展到不得不解决这个对立的地步。黑格尔哲学为解决这个不足提示了辩证法这一思路,辩证法基于自我否定,批判、进展的动力以遥远的超验世界下降为主体自身的矛盾,而且超验之物的实现也不是一下子获得的,它有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历程,这种历史主义的伟大构想为实现“两个世界”的统一提供了路径。但是黑格尔的哲学系统仍然囿于纯粹思辨当中,辩证的否定也仅仅发生在概念领域,这窒息了辩证法的锋芒,反而使“两个世界”的分裂走向极端。青年黑格尔派用绝对的否定突破了黑格尔保守的系统,拯救了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又通过回到“感性对象”,为辩证法摆脱概念思辨的迷雾,找寻运动进展的真正基础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不满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的抽象和空洞,他将批判的矛头逐步由宗教指向政治国家,由政治国家指向市民社会,最终发现了打开历史之谜的钥匙——人类实践本身,因为他揭示了人类实践即同时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特点,它蕴含着批判否定自身并向前进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也不断使人的有着由必定进至自由。以根本上说,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一方面立足于人类的社会生活现实,一方面又彰显了超越否定现实的批判力量,它最终通过对人类实践本身的浅析和揭示统一了“两个世界”。本论文即以黑格尔逝世之后直至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这段时期为思想史背景,浅析探讨青年黑格尔派各代表人物的“批判”论述,并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历程,厘清实践辩证法的产生经过。本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对“两个世界”的统一的探讨,可以一方而在论述上以新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另一方而在实践上进一步反思和认识人类的具体实践活动(它本身必须处理超验与经验、理想与现实的联系),并为提出合理的规范和引导案例准备论述参考。本论文的革新点在于认为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对“两个世界”的统一具有不可剥离的联系,并结合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以马克思的论述探讨历程中探寻辩证法的“祛魅”(即实践辩证法的创立历程)对“两个世界”的统一。关键词:超验世界论文经验世界论文实践辩证法论文统一论文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一、文献综述10-13

    二、“两个世界”的划分和相应的哲学批判方式13-19

    (一) “两个世界”的划分13-14

    (二) 立基于二元分立的哲学批判方式14-16

    (三) 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弥合“两个世界”的分裂提供的启迪16-19

    三、打破黑格尔的哲学系统与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的批判”19-24

    (一) 辩证的策略与保守的系统19-20

    (二) 打破绝对的神话20-21

    (三) “批判的批判”与批判力量的丧失21-24

    四、以纯思辨到感性现存24-31

    (一) 费尔巴哈对思辨哲学本质的揭露和批判24-26

    (二) 回到感性26-28

    (三) 爱的宗教的建构和辩证法在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丧失28-31

    五、以感性现存到感性现实31-38

    (一) 由宗教批判到政治国家批判31-34

    (二) 由政治国家批判到市民社会批判34-35

    (三) 由市民社会批判到实践批判35-38

    六、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对“两个世界”的统一38-46

    (一) 实践辩证法的现实性特点38-42

    (二) 实践辩证法的超越性特点42-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