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编辑 >试析互联网互联网对大众传媒影响站

试析互联网互联网对大众传媒影响站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13925 浏览:588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它的出现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强化了社会舆论功能。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互联网的覆盖面日益扩展的趋势下,它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改变。

一、互联网对新闻舆论作用的影响

1.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互联网使社会对新闻信息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像报刊、广播、电视受到时间、版面等限制,且信息传播速度有时会超前。现在,传统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开辟新闻网站,以使信息得到更泛的传播。因此,互联网上集合了大量的信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关的网站以获取资料。另外,互联网还可以随时便捷地调阅储存的新闻信息和文献资料,使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更详尽的了解。

2.互联网更有利于舆论的交流。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的交流往往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以致传播者和受众双方都感到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报刊通过解答读者来信等方式与受众交流,不但时效性欠佳,而且难以进行深度交流。广播、电视即便能通过电话、邀请嘉宾进入直播室访谈等更为直接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它们仍受时间、篇幅的限制,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互联网在这方面则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人们可以在网上直接对话,既便捷,又能营造宽松、热烈的交流氛围,可以加深交流的深度。大众媒体的读者和观众虽然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由于载体篇幅等的限制,其意见不一定能公开发表。互联网用户则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自己的网页上、博客上,还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对新闻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增加交流的广度。高度的开放和自由,是互联网强大生命力的基础,网络上的具有任何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许多公民敢于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却难以在传统媒体上播出或刊登,而互联网则可以让公民实时发言和评论。当然,网络也有“后发制人”的管理手段,每个网民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须知,网上的也不是绝对的,触犯法律的言论,也是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3.互联网有利于促进社会监督。

政府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的社情民意。互联网提供了政府和民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形成社会舆论的监督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西方新闻学者将新闻舆论看成是仅次于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力量,而舆论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通过舆论进行监督,是大众传播工具的一项功能。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社会与良知的制衡力,它形成不利于丑恶、落后和腐败现象存在和滋生的舆论环境。而在以往,这种功能一般是由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来完成。尽管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些传统媒体都能做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反映群众呼声,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舆论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来自政府、决策层,一个是来自普通群众——传统媒体对舆论的反映往往侧重于上层,而忽视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互联网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网络上所形成的舆论往往是网民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表达建议、反映意见,这些建议、意见如果在网络上得到共鸣,就会成为一种舆论倾向,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互联网的这一功能,目前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互联网对大众传媒的改变

1.驱动媒体大融合。

互联网所具有的多媒体传播及交互、自由等特点使之形成一种整合模式的传播环境。人类过去的传播方式,如印刷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方式等,都是独立运行的方式,它们不能在一个传播方式下相互转换或兼容,而互联网则可以使各种传播方式在同一平台上运行、转换、兼容。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实时发言、讨论、评论,通过软件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语音聊天,甚至进行网络视频会议。互联网正逐渐使各种媒体相互融合。

2.改变大众传媒的传播策略。

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互动性特征,为用户获取信息、参与传播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人们在享受网上漫游的各种自由后,对传统大众传媒原有的诸多约束势必更加不满。为了减少受众群的流失,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大众传媒必须改变现行的传播策略。
第一,从以宣传为主转变为以怎么写作为主。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他们可以对信息和媒介加以选择,但这种选择无法超出传播者划定的范围。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定性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舆论宣传工具,媒介掌握着信息的把关权和发送权,传播方式长期以灌输式宣传报道为主。然而,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快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面对传播环境和社会信息消费需求的改变,我们的媒体也只有改变旧的传播策略,转而依靠质高量大的信息怎么写作来引起受众的关注,变过去的“要我知道”为“我要知道”,才能争取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电脑互联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互动特征,可将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交流从有限的范围推进网上传播的整个过程。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既可以是许多用户对许多用户,也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一对少,还可以反过来多对一、少对一。也就是说由原来的媒体规定菜单变为受众自己点菜。互联网上的这种传播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众媒介改变传播策略,从以往不计效果的一股脑填鸭式传播,转变为提供分门别类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总之,互联网的兴起使整个传播领域面貌一新,竞争环境的改变将催生新的竞争手段和策略。

3.改变大众传媒的竞争环境。

互联网技术是传播技术手段发展的结晶,媒体只要进入网络空间,就好似进入了“地球村”,成为“世界级”媒介,而媒体间的竞争舞台也注定要扩展到全球。即传播技术手段发展在于不断打破空间和时间制约的极限,使人们摆脱过去相对封闭的区域信息空间,造成全球共此时的状态,进入完全开放的全球信息时代。首先,媒体竞争由一个省、一个区域扩大到世界范围,传统媒介相互瓜分市场的业内竞争转变为外向型竞争。
其次,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印刷、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差距日渐缩小,任何单一媒体都难以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彻底击败对手,因此应该从相互削弱的竞争变为优势互补的竞争。事实证明,在国际传播环境中的竞争,孤军作战难以取胜,甚至一进场就被淘汰。因此,我国媒体有必要改变过去各自谋利、相互排斥的竞争策略,积极开展媒体间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团优势,最终增强媒体的整体竞争实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时转变竞争策略,将成为大众传媒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曾毅铭:《因特网改变了大众传媒什么》 [J].《南方电视学刊》2001年第4期
(河南省周口市广播电视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