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物化学 >产后产后出血观察和护理小结

产后产后出血观察和护理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18288 浏览:817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情况。结果 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结论 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重,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做好抢救措施及抢救准备,完全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关键词】 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至6月分娩总数1812人,抢救产妇67例次,其中产后出血48例次,占分娩总数

2.65%,占抢救总数的71.6%。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

1.2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介绍:产妇,28岁,住院号087370, 2012-5-23因瘢痕子宫行剖宫产术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程顺利,术后反复3次大量出血,总量共约2350 ml,经促宫缩、止血、输血、双管输液、吸氧、纠酸等治疗、症状无改善、出血反复、颜色由暗红色转为鲜红色,血压一度下降至85/50 mm Hg,心率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增快达160次/min,考虑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一般治疗无效,因“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DIC”行剖腹探查术(拟次全宫切除术), 术中出血约300 ml,清除子宫下段积血约500 ml,清出宫腔积血约500 ml,宫腔后壁广泛渗血,予行全宫切除术,术程顺利, 术后安返病房,继续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加强抗感染等治疗及精心护理, 产妇转危为安,7 d后痊愈出院。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8例产后出血患者。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3.1 产后2 h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因为80%的产后出血是发生在这一时间。要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1.3.2 督促产妇4~6 h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至产后出血。

1.3.3 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1.3.4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1.3.5 针对原因止血,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的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重点做到以下3点: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至大出血可以通过使用宫缩药、按摩子宫、结扎血管或宫腔内填塞纱布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②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③软产道撕裂伤造成的大出血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的修复缝合。
1.3.6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需每15 min观察子宫收缩、出血;观察皮肤、口唇、黏膜、指甲是否苍白;产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脉搏、血压、宫底高度、宫缩强度、恶露的量、颜色等;给留置尿管,记录尿量。
2 结果
本组48例产后出血患者,由于针对原因,迅速止血,细心观察,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死亡和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具有发病急,是产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及抢救措施,完全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3.1 护理需动作敏捷,抢救及时 护士必须精通业务,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病情危急,治疗复杂[3], 必须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及抢救技术,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医嘱,熟悉药物的性质,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查,诊断及抢救准备工作,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3.2 加强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地告诉患者有关病情,增加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护士必须具备同情心和责任感,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劝慰患者、家属放心,解除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加安全感,主动配合医生做好检查、诊断、治疗工作[4]。各项操作动作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3.3 一般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特级护理,每15 min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观察出血量、颜色、性质,注意尿量,观察子宫收缩硬度,宫底高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4 防止失血性休克 产后要督促产妇排空膀胱,必要时予留置尿管,观察中发现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快,出血增多,尿量减少时,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双管输液,抗休克措施,如平卧、保暖、给氧、输液、止血、输血,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参 考 文 献
黄人健,李秀华. 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58-260.
申俊峰. 浅析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8.
[3] 张素霞.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配合.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86-187.
[4] 桑未心.妇产科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