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财务管理 >试议依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以性临床观察设计

试议依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以性临床观察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37165 浏览:1641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COPD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以呼吸科常规操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以患者对氧疗知识认知程度、1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以及呼吸功能改善程度作为疗效的观察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8.4±1.7)kPa]、血红蛋白[(124.2±11.3)g/L]和血细胞比容[(36.2±3.9)%]与对照组[(6.6±1.2)kPa、(143.4±13.5)g/L、(45.1±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1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1.6±0.5)次]以及呼吸改善情况[80%(40/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0.7)次、58%(2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氧疗依从性,对氧疗知识的开展教育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依从性
[]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091-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患病人数多,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氧疗是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关于COPD患者应用长期氧疗的情况,尚无确切统计数字;美国开展长期氧疗最为普遍,居世界领先地位。长期氧疗不仅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缺氧状态,减轻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范围,而且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在临床应用中长期氧疗效果普遍存在患者氧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对COPD患者氧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8.7)岁;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3~69岁,平均(53.8±9.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COPD患者氧疗指证[3]:动脉氧分压(PaO2)为7.3~8.7 kPa,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应进行长期氧疗: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②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③肺动脉高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呼吸科护理开展工作,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管吸氧。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一对一地方式以及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册进行氧疗知识的健康教育,于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患病后会产生紧张、害怕、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会直接影响疗效。因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给予心理疏导,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态度和蔼,为其讲解氧疗治疗的意义与目的,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疾病康复的信心。②氧疗护理程序:记录患者氧流量或吸氧浓度、用氧频率、每日吸氧时间、吸氧期间、疾病诊断等。采取鼻导管吸氧方法,将导管经鼻孔插入鼻腔顶端软腭后部,吸氧浓度恒定,低流量供氧。因为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黏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4],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黏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功能。一般情况下氧流量维持25%左右,夜间应提高患者血氧浓度,这是因为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5]。保持鼻导管舒适通畅,避免扭曲、折叠或脱落。③术后随访: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年对其进行随访。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医疗条件嘱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了解患者各项情况,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平均住院次数及呼吸改善情况。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患者吸氧时间达15 h以上。另外,应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6]。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如果吸氧浓度>60%,持续24 h以上,可能发生氧中毒[7]。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②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年的氧疗依从性情况[7],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氧疗知识;对氧疗的认识程度;氧疗应用情况。各项均以“是”或“否”来回答,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③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平均住院次数及呼吸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且观察组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观察组临床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联合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见表1。

2.2 两组患者氧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以及出院后每天应用氧疗>15 h者分别为40例(80%)和31例(62%);对照组分别为26例(80%)和17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平均住院次数及呼吸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平均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在呼吸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COPD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性增加的一种慢性疾病[8]。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对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亦有显著影响。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9]。到目前为止,有关COP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COPD患者因缺氧可使呼吸系统变化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吸入氧增加。PaO2降低可刺激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其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胸廓呼吸运动的增强使胸内负压增大,促进静脉回流,回心血量多,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和运输。但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减低了二氧化碳对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可限制肺通气量,导致呼吸碱中毒,使呼吸减弱。低张性缺氧所引起的肺通气变化与缺氧持续的时间有关[10]。肺通气量增加是对急性低张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性反应。严重的全身性缺氧时,由于肺血管收缩增加了肺循环的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严重缺氧能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心肌变性、坏死,心律失常;甚至严重而持续的脑缺氧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11]。另外,供氧不足时,组织细胞可通过增强利用氧的能力和增强无氧酵解过程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达到细胞代偿性适应的目的。
氧疗被认为是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新的氧疗技术的产生和氧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提高了氧疗效果,也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方便,使长期氧疗的应用更加广泛[12]。纠正低氧血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精神状态,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的发生以及减少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长期氧疗能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有报道指出,每天平均吸氧大于5 h,5年存活率提高56%~65%[13],说明长期氧疗效可以明显延长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起到一定改善作用。由于老年COPD患者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对氧疗认知不足,或者经济困难难以长期坚持氧疗等各种因素,普遍存在老年患者氧疗依从性较差,生存率较低,这就需要采用多种不同渠道对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老年COPD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选用合适的氧疗方法,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后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不同也影响其氧疗依从性。调查表明,老年COPD患者无法从除了医院以外的其他途径获得氧疗知识,而且有的患者认为目前的健康教育内容无法满足自身对氧疗知识的需求,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在临床中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技能,把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14-15]。另外,加强大众传媒宣传力量。实施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6-17]。
本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以呼吸科常规操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以患者对氧疗知识认知程度、1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以及临床功能改善程度作为疗效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1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以及临床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对COPD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普及氧疗知识,对提高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COPD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进行科学合理长期氧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增加了氧疗依从性,减少了患者临床症状和住院次数,促进患者加快康复,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专业的护理。
[参考文献]
李雅君.影响COPD合并呼衰病人氧疗疗效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5-1716.
张雪梅,徐蕾,周小燕.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氧疗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96-2197.
[3] 王一佳,陶连琴,时国朝,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长期氧疗指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日间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4):317-321.
[4] 余明仙.护理干预对提高COPD患者长期氧疗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18-19.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5] 洪桂英.心理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1-72.
[6] Takahashi T,Ichinose M,Inoue H,et al. Underdiagnosis and undertreatment of COPD in primary care aettings [J]. Respirology,2003,8(4):504-508.
[7] 陈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氧疗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68-69.
[8] 赵碧双,黄丹.长期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评价[J].护理研究,2007,28(7):733-734.
[9] 赵碧双,黄丹,魏惠灵,等.长期氧疗效在慢性阻塞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评价[J].四川医学,2007,28(7):66-67.
[10] 李香玉.老年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34-135.
[11] 龚年金,邢宏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综合治疗[J].医学综述,2011,17(5):785-787.
[12] 陈琼珍,闭行良,李奕庆.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11,6(5):514-516.
[13] 曾玲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家庭氧疗治疗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106.
[14] Guenette JA,Webb KA,Donnell DE et al. Effect of fluticasone/salmeterol combination on dyspnea and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 mild-to–moderate COPD [J]. Respir Med,2013,107(5):708-716.
[15] 王慧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25(12):22-23.
[16] Palkovits S,Lasta M,Boltz A,et al. Measurement of retinal oxygen s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

学术论文下载www.udooo.com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3,54(2):1008-1013.
[17] 陈洁.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0-21.
(收稿日期:2012-05-09 本文编辑:李继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