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让语文教学浸润生命教育诗性光芒

让语文教学浸润生命教育诗性光芒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28785 浏览:1322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每一个个体,当有足够的权力去完善自身的生命历程,当有权选择通往教育的独特路径,当有权拨开荒草荆棘、沿着自然的心灵版图走向生命的核心。语文教学也就是一场生命之旅。

一、文本通往生命核心

通往教育,如果无需匆促,我们身处的世界,在以学校建筑为基点的周边,在心灵日趋延伸的版图上,我们需要一座自然或历史的博物馆、一座藏书的钟楼、一座露天的剧场……我们每天经过其中——我们的文明素养来自其中。
这一切都可以从语文中找到源头,也就是说语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足够丰富的内在世界。语言文字包蕴着一切,自然、艺术、历史、文让语文教学浸润生命教育的诗性光芒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化,它是一个庞大的世界版图,它细密的线条比任何地理的绘制都要更为复杂和深广。布丰的《自然史》是自然博物馆,伟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也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更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是古典诗词中的上品,张爱玲的《传奇》是一座露天的剧场;于坚将云南冬天的树以诗的纹理运送,史铁生坐在静寂的地坛谛听上帝的呼吸,萧红在寒冷的北方的后花园里醒来,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枕着明月睡去……我们的文本打开的是一个超越了时空的博大领域。只是必得扪心自问,我们的语文教学平和易近吗?它应该是一条路,而不是天梯,而事实上,我们无形中将之魔化成了天梯,究其根源,是教育者对语言文字的漠视,更是教育者对教育中每一个生命的漠视,我们忽略了教育的生命事实,所有的生命都有权自行出发,去往心之所向,去延伸心灵版图,走向生命的核心。

二、诚恳还原生命本位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精微幽深的,绝非简化到生命作为客体的存在与消失,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多么庞大的不可视的世界,而那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一切外在的目标都可能绕过生命本质,而且可以相安无事、自在得意地绕过。如此看来,教育太需要一种非职业状态,游离于所谓的职业之外,那往往可能就是走近了生命本身。
特朗斯特罗姆从事少管工作多年,当他看到少年犯的那只球飞过院墙,他看到的其实是生命的飞跃,他是以心理学和诗歌的视点看见了生命的实质,所以,那一刻,他不只是一个看管员,他不只是一种职业的身份,生命在未必自知的时刻,其实已经获得了最高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没必要和任何可视的标准等同的,它要远远高于制度、法律、客观条例,它们对应不上,它们捉襟见肘,显出了枯燥与单调。同时,我强调了“生命未必自知”,即那些在场的少年在当时未必察觉并体味这样的关怀,但是关怀已经发生,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无言、无形、无迹,但已交叉、切近、融合。当然,也有可能其中的某一个少年长大成人走出这面院墙,某一天在书店前不由停住脚步,在一排书架前翻开一本诗集,如果有足够的巧合,他正好读到那首诗,那一刻,他会是什么感受?影响早已发生,在他生命的内核,生命的熠熠光泽,正是诗性的交汇。
我们如果太在意教育的功利性,那么,教育就一定会背道相驰;如果曲解人文关怀的实质,那么教育就一定会被冷漠的厚茧裹缚。教育应当去除所有扮演的角色,诚恳还原生命本位。

三、语言渗透生命空间

当下,“教”与“学”是两个缩水的字眼,它们恰恰省略掉了生命湿润的空间。在“教”与“学”之间,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语文教育者,我们如何珍视这个空间,不在于我们的能力和技巧,而在于我们的眼界和心灵。所以,课堂对于语文也显小,它应当有更为深广的外延。语文教育者首先要尊重这样的空间,继而要让生命意识到空间的存在,而这个空间丰沛的过程,就是生命浸润的过程。还是以诗歌为例,这可能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的必定牺牲品,因为诗“不可教”,所以诗就“不可学”,这种启蒙之初的语言,就如此被无形掩埋。我们的文本中罗列了大量古典诗歌,我们扪心自问,在“教”与“学”之间,我们还做了什么?诗的不可视的空间是最大的,我们是否对接了生命,继而成为生命与生命对接的桥梁?这也是语文浸润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如同语言之于诗歌,惟有纯粹,方能自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