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21366 浏览:953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如初中生有爱听故事的天性可通过讲故事来调动他们的兴趣,或动手实践加深印象或鼓励或诗词等导入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促进新课标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这种发展构建一个平台,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新课改;故事;实践;鼓励;问题;诗词等导入法
1674-9324(2012)08-0108-0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首先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把握学生,认真研究教法,有所创新地备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或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坚决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其次要充分体现在课堂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若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做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最后在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学习、竞赛、探索、思考、实践等方式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学生,也已经包括教师本人。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是胜利的开始,可是万事开头难,不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永远只会是机械而单调地“填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昏昏欲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要扭转这种局面的有效方法,最好的措施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新课时,导入是否恰当,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教法。应在理解、把握与运用,因人而异,灵活采用、运用,在此谈谈我的几点建议,求教于万家。

一、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中学生的天性。但在课堂里,不能无所不有地讲,应该有针对性地在上新课时讲故事,应该选与本节课内容有联系密切的奇闻逸事来讲,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具有亢奋的精神进入新课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注意力,学起来更容易,这其中尤其是作者的小故事,更是不可低估的,更能激起学生高涨的热情和兴趣,课外还会自觉去寻找相关的内容来阅读,今后与人交谈畅所欲言,谈得头头是道,人们会表扬他,他也会觉得有“光”,又有好成绩,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今后的学习兴趣更浓,如在教词的感彩时,先给学生讲述一则有关叔叔和歹徒博斗的故事,最终双方都死了,学生听得津津入神,然后让学生主动复述本故事,要求表达出强烈的感彩。其中有一位学生就能把褒义和贬义的感彩,截然不同地在文段中表达出来,这样就把抽象的语法问题,容易地解决。在枯燥无味的语句字词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睛激活的作用(“……罪恶的声响了,鲜红的热血,从英雄的胸口喷出,与此同时,正义的声也响了,凶恶的罪犯,瘫倒在一汪肮脏的污血中……”)由此他们往后对类似的问题,再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反而会自觉地借助故事,饶有兴趣地想方设法去探索。

二、实践导入法

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吸取其他学科的教法经验,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强。能给学生创设许多实践的机会。有时,一堂有趣的实践课,能起到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春草的认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操场,利用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感受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理解小草为什么从土里“钻”出来是“偷偷的”又是“嫩嫩的,绿绿的”。)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就很容易领悟“春草”的特征,再也不用教师多费口舌!不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而且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今后凡是碰到难理解的,就多动脑、多联系生活,通过迁移思维,理解就更容易了,最后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又解决了。何乐而不为?

三、鼓励导入法

在教学当中特别是写作,是最让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起初每次把较好的、有进步的作文收集起来,张贴在“学习园地”,这样,写得好的同学看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心中感到无比欣慰,而平时并不好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采用,有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甚至还可以推荐发表,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这样使那些貌似“老大难”的问题都成了“小儿科”。鼓励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问题导入法

朱熹有句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里方是长进。”说的是长进源于疑问,学生学习中能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似懂非懂,默默无语。结合课文,在上课时的导入,激发学生提出疑问,引发争辩,让学生在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中学习,效果必与传统的教学截然不同,在上课前,应给学生一个“小甜点”——抛给他们几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培养动脑的习惯,营造出探索的气氛,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思维自然活跃起来,浮想联翩……

五、诗词导入法

遇到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品味感情、意境,运用相关的诗词做铺垫,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中“春草图”,让学生背诵与春草有关的诗词或优美诗句、文段,让学生融入春草图的意境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涨了,学起来更容易、更轻松。
随着教学改革的大潮,进入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时代产物,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人书之间,呈现的是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局面。这样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激发学生的求知,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对于促进新课标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在于取得高分。它的目的,应是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发扬个性,展现特长。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这种发展而构筑了一个广阔坚实的平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