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简谈教学设计《中国建筑特点》教学设计查抄袭率

简谈教学设计《中国建筑特点》教学设计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5142 浏览:122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简洁严密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文寻其脉”,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自主探究体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并梳理文脉,体会本文的思路美。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言的文学性。
【教学难点】体会科普小论文类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及体会文字淌的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方法】(1)设疑法(2)启思法(3)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及2008年的,相信每个人仍心有余悸。大地崩裂,山川颤栗,多少高楼夷为平地。然而,位于震中地区的报恩寺,这座千年古刹只受到小小的破坏,依然屹立在群山之间。
同样,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中,玉树文成公主庙的外观居然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
这些古建筑群为何在遭受强震后安然无恙?它们到底有怎样的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理读课文

1.教师活动: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文中一共讲了几点特征?这几点特征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学生活动:自主找到相应文段,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提炼出关键词。如果遇到困难,教师适时点拨诱导。
互动结果:九点。分别是个别建筑物的构成,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屋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顶,颜色,具有装饰效果的构件,其他装饰。
2.教师活动:读了这几点特征,那么你能告诉我,我国古建筑群为何在遭受强震后安然无恙吗?注意,从文中找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文本,同桌互动交流。
互动结果:从

三、四、五这几点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结构牢。(板书:结构牢)

3.教师活动:那么,这九点特征都是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的吗?

学生活动:分析六至九的内容。
互动结果:六至九是说装饰的。(板书:装饰美)看来,这九点层次清晰。
4.教师活动:文章题目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知道了这九点特征是不是说就把文章读懂了?(不是)既然如此,在九点特征之后又写了那么多的篇幅,那我们就要看看这后半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它们和前面的内容有什么样的区别,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活动:找文中关键句子或重点句子,分析内容,思考前后内容的关联。
互动结果:提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和“可译性”的问题。这些是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同时指出,就算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这是对九点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文章的思路是由浅入深。

三、美读课文

1.教师活动:从体裁上看,这是一篇关于建筑的自然科学小论文,里面当然有很多的建筑学术语,为了尽量让读者读懂,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尽量让语言形象易懂呢?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品赏语言的形象美。
互动结果:大量比喻句的运用,比如用“文法”比喻“中国建筑的风格手法、惯例法式”,用“帷幕”比喻墙壁,用“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等等。
2.教师活动:其实,对于科普文来说,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要追求一定的文学性外,更要做到准确性。教师出示斗拱的图片,介绍哪是斗,哪是拱,并简要说说斗拱的作用,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呢?之后,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下面这段话用词的准确形象: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换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
学生活动: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形象。
互动结果:一连用了三个“在”准确描述斗拱的位置,动词“挑出”生动形象地写出弓形短木组合起来的形态,“垫着”“综合构成”“减少”“剪力”等词则非常精确。

四、深读课文

1.教师活动:俗话说,文如其人。那么,你能从文中摘录出一些带有情感性的句子,分析一下作者梁思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学生活动:先在文中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再小组交流分享。
互动结果:从文中“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对中国建筑满腔热爱,无比自豪。

2.教师活动:梁思成为什么对中国建筑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向学生提供背景链接: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44年,梁思成抱病撰写《中国建筑史》。
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53年,梁思成为了北京城古建筑的拆除问题和吴晗争论,被气得失声痛哭。
1954年,《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
学生活动:反思,加深对梁思成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反思

教师活动: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维护、修缮奔走效劳,费尽毕生心血。然而,谁曾想到,2012年春节刚过,梁思成和他的夫人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梁林故居”居然被强行拆除,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梁林故居被拆除后令人触目惊心的情景。(出示相关图片)那么,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触?
学生活动:自主发言,交流分享。
老师总结:“梁林故居”对后人来说,是勾起历史记忆的场所,强拆它,如同一次对精神的虐杀。请记住:热爱中国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绝不单单是保留一楼一院、一寺一塔、一桥一亭,我们留住的是一段历史的美学,收纳的是一份厚重的记忆。
龚有志,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蕲春。责任编校:左晓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