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简谈静谧静谧沉淀时光资料网

简谈静谧静谧沉淀时光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5660 浏览:1180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阳光斜斜地流溢在屋檐上,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静静地升腾在眼前,红门微阖,门钹上的锈蚀与脚下的抱鼓石静静睡着感受流年荏苒——走进胡同里的北京,看看这座城市最市井最平凡的地方,从中发掘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关键词:传统建筑;民居;胡同;装饰
1005-5312(2013)20-0035-01
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至今已七百多年历史。元朝时,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这也是胡同那深深风尘气息的来源吧。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胡同的命名也很“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国,人觉得很踏实。
胡同里的四合院屋顶一般是悬山式铺设着青瓦,简洁扼要,檐上饰有圆形瓦当和滴水,瓦当上多以几何纹和云气纹为主,尽管已经斑驳残旧,但仍有质朴淳厚的气息,给这朴素的建筑加了些点缀。而一些商铺因为占地较大还有后人修缮的因素屋顶是更为华丽的歇山式,屋脊上也有吻兽装饰,因为等级原因所以五个居多。屋檐上覆盖着琉璃瓦,远远看去极美。
一路所见最多的就是斗拱和雀替了,外檐斗拱层层叠涩,向外出挑,使建筑物的檐看起来更深更壮观。商铺外檐斗拱上有精致美丽的斗拱彩画,色调以解绿装彩画居多,朱色的地青绿的沿,施金线墨线,绘着莲花,显得很有喧嚣之感。斗拱之下绘制的苏式彩画居多,风格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淡雅的花鸟,山水很有意境之美。
民居建筑上多是木雕雀替,采用透雕和镂空雕的表现技法,雕工细腻,构图紧密,远近欣赏起来都很美观。就看到的而言,龙门雀替比较鲜有,通雀替较多,也有骑马雀替和花牙子。在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装饰中,雀替是必不可少的。既有着减少梁坊跨距的实用性,还有着精彩的装饰性。一句话说“无雀替不成中华建筑”我对此深有同感,尽管面积不大,但它确是点睛一笔。雀替这种精巧的装饰品很有中国味道,再细一些——再精致一些,再美一些,这是中国传统的风韵。
门与窗属于沟通建筑内外空间的部分,所以无论是恢弘的宫殿还是市井的民居都将其作为建筑装饰的重点,在建造时也格外用心。我所走到的什刹海胡同的门以红色为主,几乎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有门楣,门簪,门钹和抱鼓石。抱鼓石敦厚地盘坐在门前,像是在守护着。有的门楣上有砖雕,也有的绘制了彩画,还有些普通的直接被屋檐覆盖,无任何装饰。门簪的颜色大多以黄为主,与门扇形成鲜明对比,有两个和四个的。而门钹应该是门上最惹眼的装饰品了,每家都不太一样,有复杂的椒图,也有相对简单的门环。灰白色的抱鼓石,鼓面上都有浮雕装饰。花纹样式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很多,有牡丹,宝相花,鹿,等等。不得不感叹古人,于最小之处也发挥十二分的认真来装饰它,雕琢它。也有的人家门前是方墩,上有雕饰。门钹和抱鼓石都已被磨损,体现出岁月打磨的悠长痕迹——这是这条街的记忆吧。那时的窗没有玻璃便糊纸以避风透光,这种限制使得窗格的制作尺度小,所以在图案和样式上便要下功夫。我们看到有些店铺的窗虽然都镶了玻璃,但其图案仍然很有装饰性,卍型的细长木条分离着整面玻璃,别有意味。还有的民居在外墙围上开了漏窗,从外面能隐约瞥见院内分纷纷扬扬的绿意,实在是吸引人忍不住驻足停留一番。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什刹海胡同也揉和进了很多新的元素,也有些商铺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精神。比如中式房子的星巴克,别有风味,这也是创意不是么?但是属于中国的,传统的元素也还是安静地保存在那里。走进这些街巷,从那一座座房院,一片片飞檐,一个个细微的建筑细部,看出的是流传了千年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创意,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静静沉淀。北京传统民居就是这样伴随着风和阳光走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