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分析教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去“悟”

分析教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去“悟”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4580 浏览:596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学习"悟"是很重要的。"悟"是"新课标"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悟"的能力培养。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会学生"悟",使他们真正懂得分析、理解的技法,提高语言感悟力呢?因此,本文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去"悟""为题,从"要学生学会去"悟"语言文字组合";"要学生学会去"悟"文章阅读技能";"要学生学会去"悟"生 活,"悟"写作技能"三方面进行论述"悟"在语文教学中的真正重要性,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1.要学生学会去"悟"语言文字组合

为什么现在初中学生在作文里普遍存在错别字多,语句不够通顺的现象呢?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汉字教学而言,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去"悟"汉字的结构规律,或都说我们教到位了,但学生没有去"悟"透。臂如说汉字的结构吧。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都有表意的特点和功能,但学生不清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模模糊糊、笼笼统统的知道有这么回事。又臂如汉语的构词法,短语的结构类型等,为了降低教学的所谓难度,汉语构词法已经从教材中剔除,短语的结构类型,也已经简化为用列表的形式附在教材后面。据本人的调查,很多同行已经把这些语法知识略去不教,或者只是要求学生自己用课余时间去自学,不再占用教学课时。这样做学生连"悟"到语言组合规律的机会都没有了,何谈"悟"透?学生稀里糊涂学语言规律,不乱七八糟用语文才不正常!我反思个人的初中教学历程,深刻体会到花时间教学生"悟"字法、词法和句法等语言规律,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很重要。因为上述语言规律有如数理化的公式、定理和定义一样,如果学生"悟"透了,阅读、作文教学的许多老大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譬如汉字结构,如果学生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几乎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是汉字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其中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是合体字;这四类结构的字之间在音、形、义方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那么他们就不会"暮""幕""墓""慕""募"分不清,总写错别字,老师要他纠来纠去就是纠不正了。又譬如构词法和短语结构问题,如果学生"悟"到了汉字组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的规则,阅读文字就能抓住主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写作就能文从字顺,不写或少写病句;即便写了,自己也能修正。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会学生"悟"语言文字的组合的基本规律,初中教材不应该把这些必须让学生学透、悟透的语言运用"公式"舍弃或淡化。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就有缘木求鱼之嫌。

2.要学生学会去"悟"阅读技能

每年中考后,不难看出,学生试卷的阅读部分,普通得分率较低。导致教学效率如此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些人说是试题难度太大,跟平时的教学不是一回事;有些人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提高很困难。不管怎么辩,我想跟我们的日常教学的程式化有很大关系。据我了解,不少语文教师仍然是严格按照教学参考资料的课时要求上课,把教完课文当作硬性任务去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重点内容,按现在时髦的课件讲述一遍,把课文后面的"研讨和练习"题答案讲评一遍,至于讲过之后学生有没有收获, 有多少收获,很少过问。这种教师囫囵吞枣教,学生囫囵吞枣式学的教学程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读了九年语文,学了几百篇课文,除模糊地积累了生字词外,文体阅读知识模糊不清,文章阅读技巧零零碎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这样,做起考题来,不模棱两可才怪!
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教学生去学会"悟"透阅读规律和技巧。我认为课文不必每一篇都教,也不一定非教教材中的课文不可;教一篇就得有利于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提高的,否则学生掌握生字词即可。就算重点教的文章,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状况,重点突破某一点。当然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了,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源于:本科论文www.udooo.com

全面参与学习过程。譬如教人教版九年级上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你如果觉得学生还不懂区分小说的主要人物的方法和依据,那么就完全可以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去处理,联系学过的小说去讲清楚,析透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于勒不是主要人物,而是次要人物中的线索人物,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不是次要人物,而是主要人物,是依据这些人在表现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去分析、判断的。还有我们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例如《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至于构思的精妙,环境描写的精要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不理。你如果觉得这篇文章确实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很重要,那么就完全可以把它当作重点中的重点课文去教,你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你可以把文章中学生"悟"不透的句子和词语,一个个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达到大彻大悟的程度,并且能模仿该文的模式写出形似神的文章。

3.要学生去体"悟"生活,"悟"写作技能

当前学生写作能力差,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墨水太少,即语言材料的积累不多或积累的语言材料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而不会灵活运用;二是作文基本技能不熟练,不能学以致用;三是学生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太差,即生活感悟能力太差。要改变这种现状,第一方面得靠学生在阅读方面中多积累,第二方面要靠学生平时多写多练。现在我着重谈谈第三方面的观点。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能力,即生活感悟能力这方面最重要。这就要注意多加以引导了。本来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是非评判能力了,应该写出有实际意义的文章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积累生活经验,写出生动感人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来,这样才达到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因些,我认为要加以引导。例如春暖花开季节,夏树成荫,秋实累累,冬寒料峭时节,有时我会利用语文课时间,带学生观察、体验、积累和表现生活能力,即生活感悟能力这方面最重要。这就得要注意多带他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的物候变化;我自己在校园的哪个角落有了新发现,也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让他们去欣赏。又例如,要写一篇说明文,说明某一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状况,那么就要让不熟识或不了解此物的学生对它进行观察了解,并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就榕树而言,在岭南随处可见,它枝繁叶茂,根系发达。但有的榕树却颇有特色,台山市北陡镇,土冈村村后的榕树就够典型,它们大多扎根在岩石上,而不是生长在泥土里。新会小鸟天堂,有一棵更加典型的榕树,它独木成林,蔚为壮观。还有一些地方,有的榕树寄生在别的树木身上,变成两树同为连理根的奇景。这些资料特征如果不去了解、观察、积累,显然也无法写好榕树。开展这类课外活动后,我会舍得再用语文课时间,跟学生一起交流观察体验生活的体会,然后组织学生写文章,让学生从中感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和写作实例中"悟"到感受生活的重要,"悟"到感悟生活的技能和方法。
"悟"就语文学习来说,其实就是领悟、感悟语言,我们通常说某人语感强,即是说他语言感悟能力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期盼学生语感能力强,但怎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