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生物教学 >简论连通《动手学做网管员——网络连通大排查》教学案例

简论连通《动手学做网管员——网络连通大排查》教学案例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18189 浏览:740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背景简述
当教室的电脑不能上网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总是来找教师。例如,有一天课间的时候,1班的班长小A跑到办公室来找我说:“老师,我们教室里的电脑不能上网了,您能不能帮我们检查一下?”检查过后我发现,是配置的DNS错误了。类似的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经常会碰到。后来,我问学生:“我们前面刚学了网络知识,你们没想到自己试试解决那些问题吗?”他们说:“学是学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动手,也不敢做。”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陷入沉思,学生学习了知识,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应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已有的知识探究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我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学尝试。
● 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来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网络知识的学习中,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但如果只注重网络的操作,则会让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操作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技能,在对网络连通性排查的实践操作中学会检测网络连通性的方法,并且对前面所学的TCP/IP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协议、IP地址和域名等知识加深理解。不仅如此,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网络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学过的知识和操作过的方法尝试自己去解决,这是一个由学习转向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怎么写作,从而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中信息科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因特网基础”,是一节实践体验课。在完成了TCP/IP协议、IP地址和域名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将教学内容聚焦在通过实践操作对网络连通情况进行测试、找出网络连通故障并尝试解决故障这几个方面。

1.情境引入

教师向学生说明情况:早上到学校,王老师就发现他的机器不能上网,周老师在检查机器时也发现有好多台机器不能正常上网,于是向网管员报修,请他帮助解决,可不巧网管员要因公外出,所以他想请同学们帮忙来解决这些问题。各位同学在之前的课上已经学过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正是大家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今天我们要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对学过的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尝试做一次网管员。
教师请学生尝试访问网站,观察访问状况,查找小组中哪些机器出现了网络连通的故障。

2.网络连通故障排查

(1)故障状况讨论
为了让学生能够想到网络连通中哪些位置有可能发生故障,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计算机设备、通信线路与连接设备和网络协议)进行简单回顾,然后一起“预测”,可能是网络连接中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
请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在黑板做记录。学生可能会回答网卡、网线、IP地址,教师预先准备一些可能的答案打印出来,学生回答的时候张贴起来即可,以节约时间,不在预设之内的则进行板书。根据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并利用PPT对学生没有想到的故障进行提示。
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动手检测之前,我们考虑一下,采用怎样的检测次序可以让我们比较快地找到故障所在呢?以生活中停电的事件为例,家中停电一般情况下是先查看自己家保险丝有没有坏,再看看邻居家有没有停电,如果邻居家也停电了,那就要打电话给电力公司了。
教师用此例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
在对机器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做了“预测”之后,教师便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故障“诊断”,看看这些机器的“病症”所在是否和学生预测的一样。
(2)故障动手检测及解决
操作之前,教师说明实践要求和注意事项(如图2),图2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一直播放,起到提示的作用。
每组学生开始用学过的知识对故障机尝试检测,看能否找到故障所在。找到故障位置的小组,请组长上台按先后次序将组号贴纸贴到对应故障名下,并协调小组成员一起尝试对故障进行解决。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在“网络故障检测及解决方法一览表”中对故障的预测、故障现象、检测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记录,并且在“实践过程截屏文件”中按要求对屏幕进行截屏保存。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以掌控每组的进展情况,对有问题的可以进行指导。同时,每个小组准备对本组的实践情况进行展示讲解。
(3)交流分析
上述操作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请小组派代表对本组检测的过程和解决的方法进行讲解说明,其他小组聆听并评判,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或补充。小组在班级交流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对每种故障的检测及解决方法。例如,对于IP地址设置错误的问题,带领学生再回顾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如图3所示。
(4)小结
通过上页表格,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故障检测及解决的方法进行小结。
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将前面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深入理解TCP/IP协议、IP地址和域名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些故障检测次序和解决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时候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网管老师或者网络专业维护人员之所以可以比较快地确定故障所在,和他们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遇到问题时不妨自己先尝试着去解决,然后再请教专业人员,说不定,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做一名网管员了。
● 教学反思
本案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通过设置比较复杂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关注教学内容之外,本案例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对于知识不仅仅停留在“学”,更要会“用”,从而使得信息科技学科的价值得以体现。
点评
周健荣老师这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中信息科技教材“因特网基础”这一章节,是一节网络连通排查的实践体验课。
教师首先设置情境“网络不能连通,网站无法正常访问”引入课题,然后展示大幅面的网络拓扑图,并在此拓扑图中很好地表达了网络的主体、传输介质、网络协议及各种网络设备,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怎样的检测次序才能比较快地查出故障,渗透了结构化和有序、符合逻辑的分析思维方式。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使用Ping命令、Ipconfig命令、Internet连接和协议属性面板进行网络连通故障排查,将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用表格列出,让各组学生将找到的问题、查出的故障用小组号贴到表格相应位置,并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汇报所检测、分析出的故障。学生各小组选列的问题各不相同,增加了课堂实践活动的不同问题生成点,使学生使用Ping命令时有不同分析点,也使学生能了解排查过程中,计算机显示的网络连接、网络设置情况及协议属性面板的相关信息,增强了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了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难点突破。无论在思维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科知识掌握和实际能力提高作了很好的设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排查、测试、分析的归纳,总结了本机网卡、IP地址、网络线路、网关、DNS怎么写作等相应功能特点,可能出现的故障位置、检测的方法和解决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都非常用心、细致;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应用与相关板书组织也准确无误;内容充实,学科知识综合性强,课堂饶有趣味;学生思维和活动充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难点的突决得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是一堂比较出色的高中信息科技难点突破课。
(点评人:上海市闵行中学特级教师余安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