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5599 浏览:206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
关键词:中职德育;理论认识;道德体验 ;有效途径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

一、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

中职学生的弱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①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不是中考的胜出者,而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②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③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忘却了生活目标。而且,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 

二、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

近年来,在普高热与就业难的双重影响下,中职学校招生严重滑坡、生源锐减,各职业学校都把招生任务当作硬任务、硬指标,全民皆兵,想方设法挖掘生源,由此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源大战,这样“饥不择食”的生源抢夺战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是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方面出现的滑坡现象,中职生的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学生难管已成为中职校的共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定因素,导致学校声誉的下降。而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属于未成年人,既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探索应对中职生道德失范措施,“教学生怎样做人”,已成为中职校的第一课题。 

三、现阶段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明显不足 
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思想意识教育,是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指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作风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只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忽视了道德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很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化 

德育教育是一项思想政治的转化工作,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由于过去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特别是研究德育教学、学生心理健康特点、道德观念形成规律探索不够,方法简单,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效果较差。多数人进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空洞随口说教,没有认真结合一个时期和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实际,没有认真去研究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要求,与实际脱节,目标不明确,计划性差,盲目性比较大。 

(三)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

人们曾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其他教职工只是配合而已,而实际上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角,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将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读书、怎样选择性的看世界、怎样筛选知识。后勤人员不仅仅是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更重要的还是时时关心学生、处处帮助学生、为学生着想成为他们的榜样。每个教职工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怎么写作、自我管理等。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研究学生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关系到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只有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培育出遵守社会公德、符合企业要求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跨越式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力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