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翻译学 >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定位

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定位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5020 浏览:122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必要责任,如何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新动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笔者在从事多年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探寻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向。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管理模式
1005-5312(2012)26-0231-0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过去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闭、卡、压”,“闭”是封闭学生,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围起一垛城墙,力求保持学生的“纯洁”而不受污染,集中表现在“封闭式管理”;“卡”是人为设置多种障碍,把学生卡住在一个个套子里面,别惹出事端;“压”是采用扣操行分、奖学金、助学金、甚至采用罚款、扣等手段限制学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迫切需要学生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转变思想理念,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于人道主义哲学,其具体内容是:人性是善的,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应由人的本性的需要决定,其最根本目的是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在学生管理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即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各种合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二、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新情况

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主要出现了两种新情况:

(一)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父辈的爱护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在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勇于表达个人喜好、个人兴趣,勇于创新,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等;但反过来多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出发点,自己周围父母同学朋友的感受和利益则处于第二位,一旦这两者发生冲突,多数人会选择“损人利己”。

(二)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检测、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定位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总是依据一定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而确定的,以一定时期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为出发点,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教育和武装学生。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怎么写作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处处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利益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认为,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一切管理行为只有通过学生的接受、认可、配合、内化,才能取得实效。处处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利益,就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各种合理的需要。学生在校有求知、成长、获得自尊与信心、获得发展机会与成就等合理需要,满足学生的这些合理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的核心;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学生管理中,“以师治生”是下策,“以生治生”是中策,“以己治己”才是上策,要达到“以己治己”,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秀的一面、积极的一面、闪光的一面,去战胜其不足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污浊的一面,用积极的自我战胜消极的自我,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换位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对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是具有怎么写作意识的新型管理者,如果仍旧按照过去的思维开展工作,必然无法面对新局面呈现出的新问题。因此,应当转变固有观念,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
首先,要树立怎么写作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这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怎么写作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予以保证。

(三)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宽松”的发展空间来谋划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在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即学生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纯粹的管理客体。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最后达到学生的管理自治,将学校非实质性的管理放权于校团委和学生会,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会自治功能。在学生管理中,不必寸寸节节对学生做出限制,不必作出一个死的要求,要让学生有一个任其发展、主动发展的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学校提供的管理是一个“规范+选择”的模式,就是对基本的要求作出规范,即一个保底线,在此标准之上,给学生一个有相当弹性的可供选择的尺度。

(四)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学生工作是稳定校园环境创建和谐大学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有力实施。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大不同于以往的受教育者,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单纯灌输,而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就一定能够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苏静.论我国学校德育中灌输的意义及其实施闽限[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