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非洲文学 >试议日语商务日语实习实训系统革新和实践网

试议日语商务日语实习实训系统革新和实践网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24756 浏览:1099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了提高我院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我们着手构建了一套由校内实习实训评价和企业顶岗实习评价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标准。本文对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实习实训标准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作以阐述.提出较为可行的、符合高职特点的实施方案与办法。
关键词:实习实训标准体系;校内实习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1005-5312(2012)30-0235-01

一、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

1.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敬业精神、专业习惯、合作共事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2.专业能力。(1)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就是该专业学生应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专业基本技能评价由指导老师在平时实习实训指导中或阶段小测验中自主组织。完成一次,登记一次,积够积分,即为合格。(2)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即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能力,它是专业基本能力的发展和综合。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中的高层次要求。主要包括:创新意识、技术支撑能力、市场意识及其调研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运作管理与协调能力、获取商业和技术情报的能力。

(二)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被评对象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实习实训质量由多种因素制约,实习实训的教学主体、内容、环境、指导师资及效果等项目采取终结性评价比较直接,但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组织过程性评价更能从微观上把握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所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评价体系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2.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在高职实习实训标准评价体系中,对某些项目指标制订考核标准,对照标准给出相应等级。但由于影响实习实训质量某些因素无法确定其绝对标准,在评价体系中采取了相对性评价,特别是评测人对被评测对象在确定该项目同一等级给予出具体分值时,采取的就是一种横向或纵向相对性评价方法。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能使整个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3.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

由于影响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必须多角度、多方位采集数据,不仅要从校内采集数据进行评价,还要从校外实训基地单位和有关机构采集数据进行评价。

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指标为:(1)工作态度。遵守企业各项制度,按时到岗,无迟到早退、随意离岗现象,积极上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工作能力。熟悉工作环境。按时完成实习任务,熟悉本岗位对工作任务质量要求。(3)保密意识。在实习岗位严格执行本岗位的保密要求。不随意打听、了解企业机密。(4)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书写整齐规范,无错字别字,表格使用恰当。

(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

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评价方案由4个主要评价方面、21个评价项目组成。主要评价方法是将每一个指标评价等级分为A、B、C、D4个等级,对应等级可记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其量化分数值分别为91~100分、80~90分、60~79分、40~59分。为使评价工作简单易行,评价标准中只设计标准和C级标准,符合标准,的定为,符合C级标准的定为C级,介于标准与C级标准之间的定为B级,低于C级标准的定为D级。

三、实习实训标准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实习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起参与教学各方的高度重视。
第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制订《商务日语专业实习实训标准》,编写学生实习实训操作手册和教师指导手册,把实习实训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并把课程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有机结合。
第三,调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将指导教师工作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管理,激励教师了解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与需求动向,主动探索实习实训管理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单春晓.影响商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