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什么是最好家庭教育

什么是最好家庭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5368 浏览:203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当今各种教育观念杂陈、功利主义盛行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值得教育界和每位家长深思。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家庭教育中一些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问题反思

一、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1.“棍棒教育”的抬头。

2011年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凭借《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讲述了自己如何采用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两个女儿考入名校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关于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除此之外,“狼爸”萧百佑也凭借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所谓的“萧氏”(孩子是民,家长是主)使三个孩子纷纷考入北京大学。从“虎妈”到“狼爸”,这种“棍棒教育”的再度抬头,一方面迎合了中国父母急切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2.“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每位家长都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无尽的希望,都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之外的许多重要的教育内容,造成部分孩子“高分低能”;还有一些家长迫于高考压力或盲目地认为西方教育一定比中国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出国读书,让孩子成为远离父母的“小留学生”,同样造成许多成长的烦恼。现在,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功利化,在教育中没有形式上的追求,没有灵魂的升华,没有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只是成绩、实用和就业。

二、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探索与反思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每个孩子都像树上的一片叶子,有着不同的“形状”。对待孩子,简单粗暴的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不是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是使孩子掉入极度自卑的深渊。“狼爸”“虎妈”式的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只是教育中的特例罢了,人们在看到他们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背后付出的努力。面对困惑,我们应该综合东西方教育各自的优势,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会爱,错把爱的方式当成爱本身。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有些家长则把关爱变成溺爱,希望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佳的成长空间,只要成绩优秀,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偏执、狭隘,甚至丧失对家长基本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在中国当下“应试教育”和通关选拔的大环境中,家长更多的是把学习成绩的高追求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去实现,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有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也从不打骂女儿,只是在女儿每天回来跟她聊十分钟,聊的内容只有四个问题: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吗?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理解和关爱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的。
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呵护,应该是一种平等的相互的关系,是无条件的,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做一个好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

“十句责备抵不上一句赞美”,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自己已经很内疚了,这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谅解和支持。父母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一味地责罚打骂,会使孩子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越管束就越叛逆。不仅是教师,家长也要学会罗森塔尔效应,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不代替孩子做选择,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孩子跟大人一样,有独立的意识,而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意识操控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例如有些家长没征得孩子同意,就不声不响地给孩子报补习班,还有些家长为了弥补自己没上大学的遗憾,逼着孩子报考某个大学。而且多数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看别人怎么怎么样,剥夺了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必要时加以引导。

3.无条件地爱孩子,有条件地满足孩子。

你考第一名就写旅游鞋;你进入前三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这其实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孩子可能会为了某种奖励而努力学习,一旦期望没有达到,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认清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努力学习的品质。

4.做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充分信任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很多来自家长的影响。儿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和陪伴;青春期的孩子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疑惑,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到成绩不佳的原因,相信他是在努力着,不断鼓励其进步。对于孩子行为和品德的偏差,更应该多沟通,帮助其及时改正。

5.充分认识家庭的意义和责任,树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传承。

这一点对于当今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具有更深的意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是分不开的。如果每一个家都充满爱、每一位父母都懂得为人父母之道,世界就会更美好。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一定要从小就开始,特别是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家长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用爱和责任感化孩子。
参考文献:
[1]肖复兴,刘华新,陈一鸣.“虎妈”冲击波带来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1-2-9.
[2]王修文.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8-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