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务管理 >健康成长重抓“三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成长重抓“三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20409 浏览:862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后备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直接关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关键词:学校管理 三主 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用“三个倡导”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基本层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党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十八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后备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直接关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营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层次的利益差别和矛盾也反映到了精神生活领域。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冲击着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过渡期的中学生,抗干扰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部分人还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法治理念不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种种问题。作为中学的广大教育作者,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和综合素质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落实到育人教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思路,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摆上突出位置,重抓“三主”。

1. 要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心价值观是科学理论的升华、历史经验的结晶和亿万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的阐述、讲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24个字讲清楚、讲明白,中学生才能真正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为什么和怎样践行核心价值观,以真懂推动真信,从而激发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决心,并逐渐沉淀为中学生的思想底色,为他们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注入先进的思想理论元素。首先要抓好政治(德育)、语文、历史学科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主线贯串其中。这三门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极为密切,抓好这三门课的教学,对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政治(德育)课,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先进典型,尽量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鲜活、生动,使理论趣味化、生动化、通俗化,从而增强政治(德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历史两门学科中,有些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课教学内容十分密切。有些内容是有间接关系的,我们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当然,语文和历史学科与政治(德育)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来反对把语文或历史课上成政治(德育)课,但抓住教材中的某时关键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做得到,而且也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要做到用好教材,画龙点睛。其次要注重在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各门学科教学中,坚持正确导向,有机结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思想。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选择好结合点,把握好结合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受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熏陶,以利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检测恶丑,不断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教研室和重点中学,要将这一课题摆上议事日程,投入力量,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新的路径,不断改革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回答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中学生思想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 要创新课外活动主阵地,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应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注重行为积累,抓好习惯养成,在身体力行中促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首先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校要为学生学习雷锋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规范制度。要力避形式主义,克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现象。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怎么写作开展学习雷锋实践。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从点滴做起。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体现了于细小处见真情,于平凡中显伟大的真谛,中学生更易认同、更易践行。从点滴做起,切合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参与中养成,在实践中成长。 学校可以开展评创“雷锋式小组”、“雷锋式班级”活动,不断把学习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中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其次要组织中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寒暑检测,组织中学生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参加义务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传,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开展义卖募捐、资助灾区及困难家庭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促进中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敬业友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养成,培养文明健康、勇于进取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次要利用重大节庆日活动,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活动,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刻苦奋斗。

3. 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精神世界

《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功力在于化人、育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尚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的当属学校精神(校训)和校园风气。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涵养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化人”功效,精心建设校园文化,科学用好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精心提炼或完善校园精神(校训)。校园精神是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浓缩出具有校际特色、传承历史、笃学励志、面向未来,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一种高雅的学校文化符号。目前有不少中学的校园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其核心价值在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的不俗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一些中学的校园精神流于形式,拼凑了几句标语口号,内容空泛,没有文化根基;有的还相互雷用,没有个性,缺乏意境,不受师生与社会认同。我们应深刻检视此类校园精神的语言概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组织力量,立足中学实际,力诫跟风,精心谋划,潜心研究,要有高远的立意、深刻的寓意,注重文化涵养,做到本校、独特、精彩。只有造好“句”,才能造好“势”,在表述的形式与内容上下功夫,提练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精神。要让校园精神象一首歌,久唱不衰,沁入学生心田,滋养学生勤奋笃学的动力;如一首诗,涵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念,引领学生务实诚信、求真创新、爱国立志;似一本书,为学生前进指路,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发展自己的专长,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其次要创新管理文化,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的长效机制。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中都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在中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引导中学生做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平等待人、礼貌待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和完善中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形成育人合力。让中学生在科学管理的环境里勤奋学习、快乐生活、提升素质。再次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udooo.com

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作好表率。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当好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组织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古人云:“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自觉,发自内内心,出自真情。不教之教胜于教,榜样力量更感人。有言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应加强师德修养,注重道德示范,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积极施行“不教之教”,以利进一步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到服人感人化人的引领作用。这种良好的教育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既显美于当代,让广大学生受益,又留芳于后世,为新时期教书育人历史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系全国十佳校长、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